专题三第二节新文化运动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标志、代表人物、基本内容和历史意义。能力目标: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物、主要内容、主要阵地、性质影响等方面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材料分析法、图片展示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898年,一个18岁的中国青年到南京参加科举考试,考场里有个考生聚精会神地念着自己的八股文,每到得意处便大喝一声:“今科必中!”这个青年在一旁看得发呆,心想若是此等迂腐之人考中举人得了势,不知会把国家搞成什么样子。从此之后,他对封建制度深恶痛绝,踏上了寻求真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1915年9月,这位曾投身于辛亥革命的志士在上海创办了一本名为《青年杂志》的月刊,不久改名为《新青年》。正是这本杂志高举起“科学”与“民主”的大旗,拉开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的序幕,这场思想启蒙运动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新文化运动。教学内容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政治: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反动势力妄图复辟帝制。经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根本原因思想文化:①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②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③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直接原因二、新文化运动兴起概况新文化运动时间兴起的标志前期指导思想主要代表任务主要阵地主要活动中心1915《新青年》的创办民主、科学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新青年》北京大学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一)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积极意义1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传统的权威被打倒,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2新文化运动促进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为五四运动起了宣传作用。3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如白话文的使用。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偏向中国传统文化精华a精尊老爱幼的伦理道德b提倡“民本”与“德治”c优秀的文学、艺术、科技成果d提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糟粕a压抑人性的“存天理、灭人欲”b维护专制的纲常礼教c摧残妇女的“三从四德”d扼杀创造力的“八股取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