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的对话罗素:“你的学生中谁最优秀?”穆尔:“维特根斯坦。”罗素:“为什么?”穆尔:“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人在听我的课时总露出迷茫的神色,而且老是有一大堆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人问:“罗素为什么落伍?”维特根斯坦说:“”。怀疑与学问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二者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一起带着问题走进《怀疑与学问》。怀疑与学问--敢于直面怀疑的声音一、炼论点思考:1.文章有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2.在作者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的情况下,如何快速提炼中心论点?方法指导:1聚焦标题:关注二者联系2筛选语句:找出文中阐释”怀疑与学问“关系的句子,并将关键词圈画出来。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不论对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思索辨别。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做学问必须要有怀疑精神中心论点设计并画出论证结构图。贰讨论文章的论证过程。壹总结梳理论证过程的方法。叁理论证小组合作方法指导1.关注分论点和过渡段2.利用图表梳理更为直观辩论据议论文以“说服他人”为成功。--叶圣陶这篇文章中,运用了哪些论据来说服读者?道理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学者先要会疑。”--程颐程颐: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世称“伊川先生”。“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张载:北宋思想家、教育家,世称“横渠先生”。“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孟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为“亚圣”“我怀疑,所以我存在。”--笛卡尔笛卡尔: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神学家。被誉为“近代哲学之父”、“近代科学的始祖”。事实论据这是谁说的话?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三皇五帝最先见于何书?著者何以知道?关于“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事实论据死了的植物如何变成飞动的甲虫?腐草为萤有什么科学根据?关于“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怀疑精神:事前思索,不随便轻信事实论据事例替换关于“戴震疑学”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古代有一个人。他敢于怀疑前人的陈腐学说,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他敢于怀疑前人的陈腐学说,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通过事例的替换和相同事例的不同表述。“戴震疑学”是为了强调“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戴震: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塾师:此朱文公所说。戴震:朱文公何时人?塾师:宋朝人。戴震:孔子、曾子何时人?塾师:周朝人。戴震: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塾师:几二千年矣。戴震: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男女演读,还原情境1延伸:戴震建立新学说戴震治学广博,音韵、文字、历算、地理无不精通。梁启超称之为"前清学者第一人",梁启超、胡适称之为中国近代科学界的先驱者。建立起清朝学术全盛时代的哲学,可说是宋明理学的根本革命,也可以说是新理学的建设--哲学的中兴。--胡适《戴东原的哲学》1小结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课堂余音--顾颉刚•古史辨学派创始人(开创了“疑古辨伪”的史学新风)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被誉为“民国时期最好的历史老师”•鲁迅讥讽他为“鸟头先生”在探析天神大禹这一人物形象时,顾颉刚说:大禹是一条虫!可得出“以虫而有足蹂地”。故禹的外形应为蜥蜴类的动物。01《说文》:“禹,虫也,从厹(róu),象形。”厹:兽足蹂地。02鲁迅利用顾颉刚解释“禹”的方法去解释“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