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单元小结与测评[主干整合]一个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两大主题: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大业,现代中国外交发展的曲折历程;三大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结束单元小结与测评结束单元小结与测评[综合归纳]表现时间历程一、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平反冤假错案;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发展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国家法律形同虚设,党内政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文化大革命”期间严重破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到60年代初构建完成北平新政协召开,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步形成结束单元小结与测评改革开放的进行;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民主法制日益完善“左”倾错误恶性发展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完善(2)社会主义建设是崭新的事业,需要在探索中发展完善(3)坚持党的正确领导,警惕“右”,更要防止“左”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团结建国认识原因结束单元小结与测评[针对训练]1.(2016·豫晋冀三省高三调研)“路径依赖”指的是一种制度一旦形成,不管是否有效,都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并影响其后的制度选择,就好像进入一种特定的“路径”,制度变迁只能按照这种路径走下去。新中国的制度中体现了上述观点的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三大外交方针提出解析结束单元小结与测评二、新中国外交的四次调整(1)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一边倒”转变为“睦邻友好”、发展与不同社会制度的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表现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求同存异”的方针。(2)第二次是20世纪70年代,积极缓和与西方大国的关系,建立外交关系,打开外交新局面,表现为与日、美建交。结束单元小结与测评(3)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与其他国家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重点是经济合作和周边良好环境的创设。如加入世贸组织、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4)第四次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和国际格局多极化、民主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中国由努力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到发展为积极谋求建立合理的国际秩序的重大发展。结束单元小结与测评[针对训练]2.下表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大事记(部分),这反映()时间事件1971.7基辛格秘密访华,中美双方发布了公告,宣布尼克松将要访华1971.10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2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结束25年的对抗结束单元小结与测评A.中国开始由意识形态外交转变为国家利益外交B.中美关系解冻有助于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第三世界国家支持是中国重返联合国决定因素D.开展“文化大革命”客观上助推外交新局面的开创解析:题干中的历史事件并未体现出中国的意识形态外交,故A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美国依然操纵着联合国,所以中美关系解冻有助于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故B项正确;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决定因素应该是自身综合国力的提升,故C项错误;题干中材料并未提到“文化大革命”与中国外交关系发展之间的联系,故D项错误。答案:B结束单元小结与测评[中外关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议会制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议会制的异同协调资产阶级内部利益关系的场所。议员由竞选产生,议员不对选民负责,不受选民监督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代表人民利益,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体是人民行使权力主体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财产的工具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为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经济基础区别结束单元小结与测评区别都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从形式上看都是由定期选举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