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批评,成就精彩——给批评裹上一层“糖衣”俗话说:“灯不拨不亮,人不劝不善”,如果说赞扬是抚慰心灵的阳光,那么,批评就是照耀灵魂的巨镜,能让人更加真实地认识自己从而不断进步。在班主任工作中,尤其离不开对学生的批评教育,因为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突变阶段有时不能控制自己的言行,难免出现不当行为。这时,就需要老师及时提出批评,然而,这种批评教育也要讲究艺术,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真正达到教育目的。有人说:“宽容无错,但学生出现错误时不批评一定有错;批评无错,但批评时粗暴和缺乏真诚一定有错。”我要说:只有读懂了这句话的人,才能说真正懂得了批评的艺术。下面把自己在班主任工作关于批评的方法和技巧做一小结,与大家共同交流。首先,尊重、爱护学生是开展批评工作的基本原则。批评是一剂苦口的良药,但首先要以“爱”和“尊重”为前提,良药才能充分发挥疗效。现在的学生,无论大小,自尊心都特别强,犯了错误,教师批评的度很难把握说深了吧,怕伤害学生,给学生心理造成负面影响;说浅了吧,又怕学生认识不到错误的严重性,说了等于白说。如何做到一语中的,切实能打动学生?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摸索,总的来说只要教师以尊重、爱护学生为出发点,平时多和学生接触,让自己走进学生的心灵,并在批评学生时注意一下尺度,学生还是能接受的,要切忌暴怒之下的口不择言!简单、粗暴的训斥,往往使学生自尊心受损,产生逆反心理,批评只有在关心、尊重的土壤里才能开出灿烂的花朵!第二、批评往往要从充满称赞和真诚的“好话”开始;俗话说:好话一句暖三春。和颜悦语,无论于日常生活,还是国家大事,都有不尽的受用。充满智慧的“好话”,才会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妙用。对一个屡教难改、多次犯错的学生,教师若把他视为“不可雕的朽木”,一批评就训斥,说得一无是处,这样势必事与愿违,促其破罐破摔,与老师“冷战”到底。倘若我们能从该生身上发现些闪光点,以此为突破口,能制造友好的气氛,使学生的情绪安稳、平静下来,这种状态下接受后面的批评,效果想必甚佳。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在批评一位淘气的男同学时,发现他早已经在等候,陶先生掏出一块糖给他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接着又摸出一块糖给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说明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陶先生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接着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咱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所以,在批评学生前,给学生充分的肯定,能使他们从批评中看到了老师的诚心和爱心、看到了自己的错误,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才会有信心改正错误。第三,批评学生更要注意场合,尤其忌讳在课堂上当众批评学生;批评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认识并改正错误,但人都是好面子的,更不愿意自己的隐私暴露在别人面前,所以,不论老师指责如何正确,只要有第三者在场,便容易令被批评者产生怨恨、反感的情绪,使他觉得自尊心受损,颜面尽失。不少教师习惯在课堂上批评学生,认为课堂上人多,批评具有威慑力。曾经有这样一位学生,他人聪明,学习成绩也不错,就是管不住自己,上课爱讲话,老师想使他全面发展,于是就经常当众批评他的缺点,结果引起了他情感上的对立缺点不但未改,自觉性反而更差,成绩也一落千丈。相反,有一位差生,学生成绩差,还是一伙小淘气的头儿。老师私下找他谈心,先指出他说话算数、有能力、有威信等长处后,对他说:“如果你不仅仅是团结那几个哥们儿,而是团结全班同学,在全班同学中树立威信就好了。”结果,那次谈话后,他竟判若两人,带领“小淘气们”在班上做好事,积极上进,后来被同学们选为班干部。所以,批评学生一定要注意选择适当的场合和方式,最好要在私底下单独面对面进行,切忌在课堂上当众批评学生。那么,学生在课堂上犯错就不管不问吗?当然不是,及时纠正在课堂上犯错的学生是非常必要的,但不宜直接批评,可采用眼神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