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古诗歌景物形象》回归评价课工具单学生版VIP免费

《古诗歌景物形象》回归评价课工具单学生版_第1页
1/4
《古诗歌景物形象》回归评价课工具单学生版_第2页
2/4
《古诗歌景物形象》回归评价课工具单学生版_第3页
3/4
1自强不息追求卓越课题:《古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单元回归拓展-评价单设计人:刘美兰审核人:黄小华班级:组名:姓名:上课日期:【高考考点】1.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是鉴赏古代诗歌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求把握叙事诗和写景诗,抒情诗,杂诗中的景物形象。2.这一考点采用主观题形式进行考查,赋分情况为5至6分。3.在近四年的高考中,该考点出现的频率极高。【知识建构】请同学们采用多元归纳法,个性化形式建构本单元知识体系。【问题解决】问题1.古代诗歌中景物形象包括哪些内容?基础过关方法过关思维过关训练过关错题过关2自强不息追求卓越问题2何为意象,何为意境,二者有何联系和区别?请结合所学举例。问题3鉴赏诗歌景物形象要注重哪些角度和步骤?问题4.在本考点复习学习中你还存哪些疑问和知识障碍有待解决?【拓展训练】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点绛唇·县斋愁坐作[注]葛胜仲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注]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葛胜仲因故被贬到歙州休宁县(今安徽休宁),这首词便作于此时。县斋,县衙斋室。(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香篆横轻雾”这一视觉形象已将词人引入梦幻之中,“梦逐芭蕉雨”这一听觉形象又使词人在梦幻之中听到雨打芭蕉的淅沥之声。B.“梦”字将词人追寻“芭蕉雨”的悲愁意象主动化了,从而强调了“芭蕉雨”是情中景,是为表现愁情而设景。C.“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写词人仰望室外,只见天高云淡,孤鸿远去,听见那雁声凄厉,如泣如诉,好像替幽人低语,倾诉衷肠。D.词人将孤雁与幽人类比,因两者有可比性,孤鸿独飞天涯,幽人羁旅他乡,其孤寂凄凉虽不相同,但一个“替”字将两者关系联系得更紧密了。E.大雁秋去春来,还有归乡之时,而他自己却是羁臣远谪,难得返乡,故词人感慨道:“归不去。”这三字包含了很多悲哀与辛酸,很多惆怅与愤慨。(2)“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在词中有什么作用?答:训练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基础过关方法过关思维过关训练过关错题过关3自强不息追求卓越春庄(王勃)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1,诗中描绘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训练三,阅读下列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唐多令【宋】刘过①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②。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注】①刘过,南宋爱国词人,号龙洲道人。曾多次上书朝廷,屡陈收复中原大计,但不被朝廷重用。②南楼,楼名,在武昌,二十年前作者曾与故人到此登楼揽胜,武昌当时是抗金前线。(1)“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词中有什么作用?(5分)(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全词作简要赏析。(6分)要点归纳,反思总结★★★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爱因斯坦★★★检查评价错题过关登记签字自我评价学科长评价基础过关方法过关思维过关训练过关错题过关4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基础过关方法过关思维过关训练过关错题过关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古诗歌景物形象》回归评价课工具单学生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