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读写结合教学设计龙岗区龙岗中心小学许建芳【教学内容】1、抓住喜欢的词语或句子体会水泥道的美,体会作者运用比喻手法描写秋天之景的妙处。2、通过对比阅读,学会运用多种手法描述美景。3、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用几句话写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象。【设计依据】1、《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提到: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根据课标要求,读写结合,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2、根据学习理论,我们的语言学习总是从模仿开始的,要模仿写和说,日积月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精彩之处、示范之处等,组织学生进行句子仿写、片断仿写、选材模仿、组材模仿等训练,既帮助学生学习、积累表达的形式、知识和方法,又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3、根据学情,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是学生从低年段向中年级过渡的伊始年段。三年级的写话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普遍低下,存在“没话说和写”“不会说和写”“说不好,写不好”的现象。如果让学生一下子就写一篇完整的习作,不外乎是揠苗助长,急于求成。在落实“语用”点,做到一课一得,让我们可以有效地依托课文,仿写精彩片断和句子,做到日积月累,学以致用。【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想象画面,感受“我”所观察到的别样的秋景。2、积累语言,知道课文句中的表达方法及作用,并会用文中的表达方法,用几句话写出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课时安排】2课时之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一)听写生字词明朗、潮湿、铺满、亮晶晶、水泥道、紧紧、印着、排列、图案、地毯平展、规则、凌乱、增添、棕红色、愉快、迟到同桌互评互改,学生订正。【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到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开课伊始,进行词语听写,既落实课标要求,同时也是检查学生对词语书写掌握程度。(二)板书课题,提问: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梧桐树叶)课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隐喻)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一起去领略水泥道上的美。二、品读课文,积累运用(一)体会水泥道的“美”师:作者写水泥道的时候,选定了什么景物来写?(梧桐落叶)哪些句子让你觉得美?请你自由读课文,画出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并想一想美在哪里?1、学生自由读文,老师巡堂指导。2、指名交流。句子1: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1)说说理由,从哪里写出了水泥道的美?(用上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水泥道比作彩色的地毯,这地毯是印着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写出了水泥道的美。)(2)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水泥道的美。(指名读—评议—小组赛读)句子2: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1)说说你认为这句话美的理由。(用上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梧桐树叶比做小巴掌,形象地写出了梧桐树叶的形状,与标题相呼应)(2)指导朗读,想象画面读。(指名读——评议——范读——男女赛读——齐读)句子3:我穿着一双棕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1)说说让你觉得美的理由。(引导学生说出比喻句,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的快乐心情。)(2)指导朗读(指名读——师生评议——小组赛读——齐读)3、小结:普通的景物,在作者的笔下,可以变得如此形象、生动。用上恰当的修辞手法可以让句子生动形象起来。(板书:比喻)【设计意图】以“美”引发学生的思考,在不断的朗读中,了解并想象作者描绘的落叶之美景,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之美的感受,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感。(二)结合生活中的图片,仿照课文句子,用比喻句说话。PPT逐张出示学校附件景物图片:初升的太阳、岸边垂柳、岸边盛放的三角梅、校门口开得火红的木棉花、川流不息车流和人流、高楼大厦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