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诞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分析材料并自学课文,知道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和作用;分析诗句,知道渡江战役的概况和结果;自主学习,叙述中国人民政协的概况、作用;独立探究,理解中国人民政协的召开使人民获得了民主权力;结合视频与诗词,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性时刻,知道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而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通过学习,知道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培养热爱国家的情感。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与新中国筹建密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及新中国诞生的意义。2.难点:如何理解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三、教学策略1.采用自主学习探究法,通过设置问题,指导学生开展阅读和独立思考。2.采用史料教学法,以史料为证据,通过精心设置问题,提升学生的历史认识。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回顾巨变问题导入1.呈现2000年江泽民主席报告中关于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巨变所产生的三位领袖,以及他们的贡献的材料2.请生齐读材料3.师提问:(1)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我们苏醒了?(2)又为什么说毛泽东领导我们站起来了?通过以上两题的设问,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引出新知识1.生齐读材料2.生回答第一题,复习学过的内容,预计能顺利答出辛亥革命的意义;至于第二题,可能有些学生知识面较广,会回答,如答不出,师引导导入两个问题的设计,一方面利用第一题让学生复习学过的内容,巩固旧知识;另一方面通过第二题的设计,激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分析材料了解背景师呈现有关1949年中国人民生活贫困和经济发展状况图片和两则文字资料,根据资料让学生思考:当时中国的经济怎样?生回答后,师再追问:当时中国在军事上又是怎样的?(生回答后,师展示三大战役胜利的结果及国共两党各自占据的地盘)了解经济和军事情况后,师再展示中共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所建立的根据地,让学生从图中了解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的工作重心一直在乡村,并形成了“乡村包围城市”的发展道路学生根据材料回答当时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状况学生回顾三大战役的结果学生通过对图片的分析,知道中共的工作重心在乡村,并在师的引导下回顾“乡村包围城市”这一发展道路利用图片和文字资料进行教学,主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归纳信息的能力,并为猜想决策铺垫使学生了解当时中共在军事方面的概况,为下面猜想决策铺垫历史教学离不开历史图片,合理利用图片,有利于学生的直观感受猜想决策史实论证师提问:1.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建立新中国,请试着猜想一下:如果你是共产党领导人,你会做哪些决策?2.生猜想后,师问:中共有没做这些决策呢?(学生回答后过渡到中共七届二中全会)3.师要求学生阅读P108,找出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生回答,师归纳:包括党的工作重心和党的总任务)4.师问:从内容可看出这次会议有什么作用?5.师展示毛泽东的诗词《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及“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油画让学生阅读课本P108与这首诗,思考:(1)“百万雄师”和“穷寇”分别指什么?1.学生根据前面所了解的背景,在教师的指导下,猜想决策2.生回答过渡3.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回答4.生归纳七届二中全会的作用5.学生齐读诗词,并研读诗词及课本内容,了解渡江战役的概况,知道这场战役是结束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大陆统治的标志性战役1.开放性设计,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承前启后3.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4.培养学生归纳能力5.利用诗词教学,不仅能够利用课本资源,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诗词中的“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哪一次战役?(3)“天翻地覆”又指的是什么?6.展示渡江战役示意图、毛泽东和朱德发布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以及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的图片,让学生从图上找出这场战役的重点区域(江西湖口到江苏江阴)及讲述过程7.师归纳七届二中全会和渡江战役对新中国诞生的作用6.从渡江战役图上找出这场战役的重点区域,并能根据图片和地图说出这场战役的过程7.生归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