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考点导读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表达技巧考点分析表达技巧是一个含义很宽泛的概念,而古典诗歌的表达技巧十分丰富,它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一是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拟人、夸张、对比、借代等;二是表达方式,如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而抒情方式又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三是表现手法,如象征、衬托、用典、想象、联想、渲染、动静、虚实等;四是篇章结构,如照应、过渡等。诗歌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抒情记叙议论描写直抒胸臆间接抒情(1)景情角度: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以景衬情、寓情于景;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物情关系:借物抒怀、托物言志(3)事情关系:借古讽(伤)今、怀古伤今、用典抒情、即事抒怀、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人物描写手法景物描写手法(1)描写顺序:远近、高低、时间空间变化(2)色彩运用:明暗对比,绘形绘色(3)动静(视听)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侧结合(4)衬托渲染(5)白描、工笔(细节)(6)修辞:比喻、夸张、拟人、对比等(7)感官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双关(谐音)、反问、反复、顶真、反语、通感、排比、叠字(词)先写景后抒情、先记事后抒怀、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卒章显志、开门见山、以景结情、伏笔铺垫、以小见大、曲笔入题象征、想象、联想、曲笔(从对方如笔,展开想象)、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比兴、用典、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结构技巧比喻(通感)、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对比、设问、反复、反问、排比、反语、对偶、互文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在高考卷中向来是“活跃”的题型,“比喻、比拟、对比、反衬”这四种修辞格对命题者来说是热点中的热点。因为它们指向具体,难度适中。1.描绘类(作用:生动形象):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描绘]了……内涵[形态])、夸张(生动地突出了……特征)、比拟(生动传神地突出了……形象或抒发了作者……感情)、借代、通感。2.结构类(作用:和谐音韵、强调突出、充沛感情):排比、对偶、反复、顶针。3.语气类(作用:增强语气、强化感情、引发思考):设问、反问。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作用:1.形象具体可感。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2.有突出事物特征,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感。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背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山园小梅(北宋·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诗中颔联最为著名,颈联也常为人称道,试从修辞方法上分析其妙处。2.比拟(拟人、拟物)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作用:1.促使读者产生联想,将事物人格化,富有情趣,生动形象。2.突出作者的情感。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白鹤将要飞下来时,先偷看梅花几眼;粉蝶如果知道梅花这样美,该早就销魂了。“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点绛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