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诗人李商隐作品的唯美意象解读----兼谈与西方象征主义审美理念比较沈林汉唐盛世经济昌达、万国来朝,“长安百万家”①、“佳句在中华”②,诞生了许多伟大的作家诗人和豪华的文学巨作,“李杜诗篇万古传”影响至今,而晚唐诗人的作品特色亦引致当今文人学者的关注。与唐朝后期国势日趋衰落的境况不同,晚唐的诗歌并没有丧失盛唐的风采,依然沿着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低迷潜行,主要得意于两位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李商隐和杜牧,后人将他们与盛唐的李白和杜甫相比附,称他们为“小李杜”。他们的诗歌吸取了先辈诗人的精华,并树立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给充满了颓废、伤感气息的晚唐诗坛增添了不少生气,同时,也为诗歌创作开辟了崭新的领域,使唐诗最终形成了初盛中晚争相辉映的局面。“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拄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③“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风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烛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来是空言去无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今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割蓬山一万重。”“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人,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④”“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说的是拥有感情时不珍惜,一旦无法挽回时才发现真的很在意的感情时一切已经晚了。所以要珍惜曾经拥有的纯洁的感情、珍惜花的娇媚、蜜的甘甜、虹的绚丽。要知足低调、要淡泊平易,才有持久的爱情。朱鹤龄《笺注李义山诗集序》中说:”义山之诗,乃风人之绪言,屈宋之遗响,盖得子美之深而变出之者也。岂徒以征事博奥,拮采研华,与飞卿柯古争霸一时哉。”李商隐是晚唐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渊源上可追溯到楚大夫屈原,下及盛唐的李、杜,并继承了中唐李贺开创的唯美派诗风,以精巧的构思、含蓄的意韵、华美的辞藻登上了唐诗抒情艺术新的高峰,代表了晚唐的最高成就。李商隐是一位饱经仕途坎坷和生活磨难的诗人,因此,他的诗作内容广博、含义深刻,其中尤以爱情诗最为后人传诵,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李商隐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专事爱情诗创作的诗人,对同时代的温庭筠、韦庄及后世的西昆体诗人,婉约派词人都有深远的影响。他的许多描写爱情的佳句,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等已经成为抒发真挚情感的千古绝唱,而且,又因为这些诗句含蓄、多义的特点,使它们又远远超出了爱情的辖限,成为感悟人生的至理名言。李商隐的诗作,尤其是一些表现缠绵爱情,倾吐相思苦痛的作品,历来被评家称为诗迷,千余年来注家辈出,诸说纷呈、莫衷一是。杨大奎说它是“托兴遥深,自是骚人遗意。”⑤.以《锦瑟》一首为例,宋、明期间笺释和论述的有二十五家之多,清初至“五四”期间,达到了六十多家。各家从不同角度,归纳出“恋情说”、“悼亡说”、“自伤说”、“咏史说”、“寄托令狐说”、“怀念永贞革新人物遭宪宗镇压说”等十几种说法。李商隐的《无题》诗有无寄托,历来也是众说纷纭,杨大奎说:“玉溪《无题》诗,托兴遥深,自是骚人遗意。⑥”,纪昀说:“《无题》诸作,大抵感怀托讽,祖述乎美人香草之遗,以曲传其郁结,故情深调苦,往往感人”⑦。沈德潜说:“义山长于讽喻;工于征引,唐人中另开一境。顾其中讽刺太深,往往失之轻薄,此俱取其大雅者”⑧。由此可见李商隐的爱情诗表现了他极为复杂的内心世界,意蕴深远、含蓄委婉,再加上忧郁的感情基调,飘浮迷离的意境和富丽华艳的辞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