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题二《分子和原子》导学案第二课时内容:分子的构成一、读课本P52,思考下列问题1、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水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2、从分子的角度看,水蒸发雨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3、用分子的观点怎样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4、通过水分解的微观解释分析说明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什么?5、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二、再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分子是由构成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当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物质的化学性质。2、分子是。3、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而原子变化。从而说明原子在化学变化前后没有变化,因此,原子是。4、分子与原子的关系区别:联系:是由构成的。共同点:都是物质的粒子。三、反馈1、下列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C、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在电解水中,没有变化的粒子是()A、水分子B、氢分子C、氧分子D、氢、氧两种原子3、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在于()A、质量体积不同B、是否能保持物质的性质C、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能再分4、若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5、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事实是()A、水被汽化B、水解成冰C、水蒸发D、水被电解6、下图是表示气体粒子的示意图,用“”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的质量比原子的质量大B、分子之间有间隔而原子之间没有间隔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而原子静止不动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8、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实验证明,无论是固体碘还是碘蒸气,均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这一现象说明()A、同种分子质量相等B、同种分子体积相等C、同种分子性质相同D、同种分子运动速度相同9、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食盐水B、冰水C、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后的残余物D、空气10、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固态物质的分子间无间隔B、液态物质的分子不运动C、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都发生了变化D、物理变化中分子和原子都不发生变化11、下列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的是()A、物质状态改变了B、分子构成变了C、分子运动了D、分子间隔改变了12、用分子或原子填空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一定条件下,它与硫原子反应,氧分解为氧,氧与硫重新组合成二氧化硫分子。13、下列的A—D是有关分子特点描述,请将它们的序号填写在相应的空格里。A、分子不断运动。温度升高运动加快B、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C、分子很小D、分子间有间隔,温度发生变化时,间隔大小随之改变⑴水在夏天比冬天蒸发快,说明;⑵可将大量的氧气压入钢瓶,说明;⑶液体可以透过过滤纸,说明;⑷水加热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说明;⑸氢气不论是气态还是固态都能燃烧,但水就不能燃烧,说明。14、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所得的体积200mL,所得的质量。15、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多种,如二氧化碳是由构成的;铁是由构成的;氧气是由构成的。16、右图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加入100mL水,向其中加入一小块冰糖的同时在容器外壁用铅笔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请回答下列问题:⑴冰糖放入水中后为什么会逐渐变小?⑵当冰糖完全溶解后,液面比所画的水平线高还是低?,此现象说明什么?⑶糖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其中含有哪些分子?17、取气密性良好的两只大小相同的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堵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针筒内的物质容易被压缩的是,原因是(用分子的观点解释)。18、通过右图反应示意图回答问题:⑴丙物质属于纯净物中(填物质的分类)。⑵该反应属于反应。四、学生展示,教师适时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