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设计人:宜城第二高级中学王蕾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情景—探究—感悟”教学模式是一种感受性学习方式。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为导向,把所讲教材的内容编制成有的知识信息,辅助多种手段,如利用语言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历史,综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观点、序看法、认识和态度、情感,最后得出结论,获取历史的启迪。这样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背景分析(一)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大航海时代——全球航路的开辟是高中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第一课,教材主要讲的是15—16世纪,这期间所开辟的全球航路。本课分为三个子目: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新航路的开辟;其他航路的开辟。即讲述了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以及开辟的全球航路(既包括之前的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所开辟的新航路,也包括以前教材未提及的其他航路),而对全球航路开辟后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放到了第七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二)学生情况分析本课是高一下半年学习的内容,此时学生已经完成了分科,所以班级总体听课状态较好,学生通过上半年的学习和积累,接受能力较为不错,所以在课程设置中,选取了适当的历史材料作为补充,以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高。教学目标1.总体目标:了解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史实。2.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及条件,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必然性。(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3.利用图文材料,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及相关航线的开辟,增进历史时空观念。(素养目标:史料实证、时空观念)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二)教学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一)教学资源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二)教学方法讲授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板书设计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一、航路探寻——开辟的动因和条件二、并驱争先——新航路的开辟1三、千帆竞发——其它航路的开辟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航路探寻——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通过展示图片,介绍什么是新、旧航路;(一)动因1.经济根源:通过材料,了解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对货币需求增加;图片为欧洲中世纪的手工工场。2.社会根源:通过材料《马可•波罗行纪》展现欧洲人对富裕东方的狂热追求。3.思想根源:通过材料,了解文艺复兴对对外扩张产生的影响。4.直接原因:通过材料和图片,展示传统商路被奥斯曼帝国阻断,给西欧带来危机。5.精神动力:通过材料和图片,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宗教因素。7.(二)条件1.通过材料,并结合教材,得出地圆学说、造船技术、指南针的传入为新航路开辟创造了有利客观条件。2.通过材料,了解为什么最早是西、葡进行新航路探索,分析新航路开辟主观条件。阅读教材和课件材料,分析和解读图文材料,并得出答案。阅读教材和课件材料,分析和解读图文材料,并得出答案。本节内容是本课重难点,学生需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培养学生概括及分析问题的能力二、并驱争先——新航路的开辟1.通过教材、图片和文字材料,概况新航路开辟的过程。2.通过新航路开辟的图示,了解达•伽马、迪亚士、哥伦布、麦哲伦的航行路线。阅读教材和PPT图文材料,归纳出答案。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辨析能力和时空观念三、千帆竞发——其它航路的开辟1.通过人物介绍并结合教材,了解英、法、荷等国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和南半球的探险。2.通过其它航路的开辟示意图,了解英、法、荷等国的其他航路开辟线路。知道,了解掌握必备基础知识结语思考探究:比较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异同,培养学生比较、归纳总结能力。新航路幼开辟使世界开始走扃整体,促进资本的原始积累以及全世界物种的交流与传播,加强了各大陆之间的联系。同时殖民国在亚非拉地区掠夺资源、屠杀与奴役当地居民、贩卖奴隶等暴行造成了如今亚非拉地区总体落后的局面。2地理大发现时代结束于17世纪末。在15世纪中叶,人类知识总合中已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