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段太尉逸事状》教案【教材分析】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柳宗元及“状”文体的有关常识,掌握里面的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特殊用法,打好文言文基础知识。还可以学习作者选择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以及运用对比、反衬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法。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段秀实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爱憎分明、敢于伸张正义的情操。所以,教材安排在第四单元基础阅读,有其教学的必要性。【学生分析】学习在此之前已接触了好些古文,对古文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对文章的重难点的把握还需加以引导。【三维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识记柳宗元及“状”文体的有关常识,掌握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特殊用法。(二)过程和方法目标:掌握本文选择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以及运用对比、反衬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段秀实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爱憎分明、敢于伸张正义的情操【教学重点】1.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落实“白、辞、适、以、卒、则”等词语的多种义项。2.学习如何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教学难点】1.理清人物关系,分析段太尉刚勇仁义、外柔内刚、勇毅见于平易的性格特征;2.培养学生爱憎分明、敢于伸张正义的情操。【教学步骤】教学要点:1.了解相关常识;2.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3.梳理文章脉络,理解人物性格。【教学步骤】一、导入:前面我们学习《鸿门宴》有关与项羽与刘邦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篇人物传记,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了解段太尉的逸事,体会段太尉的性格品质。二、作者简介柳宗元:唐著名文学家,字子厚,河东(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贬为永州司马,又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如韩愈一样写了许多书、序,同时又努力发展了人物传记、山水记、寓言文等文学性很强的散文文体,创作出不少散文史上的名篇:传记文有《童区寄传》、《捕蛇者说》、《段太尉逸事状》;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寓言散文:《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著有《柳河东集》。三、题解1.作者简介:柳宗元:唐著名文学家,字子厚,河东(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贬为永州司马,又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如韩愈一样写了许多书、序,同时又努力发展了人物传记、山水记、寓言文等文学性很强的散文文体,创作出不少散文史上的名篇:传记文有《童区寄传》、《捕蛇者说》、《段太尉逸事状》;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寓言散文:《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著有《柳河东集》。2.段太尉介绍:段太尉(715—783),名秀实,字成公。唐汧阳(今陕西省千阳县)人。官至泾州刺史,泾原郑颍节度使,司农卿。德宗建中四年(783),朱泚作乱称帝,德宗仓皇出奔。当时段秀实在朝中以狂贼斥之,并以朝笏hù击朱泚面额,被害,追赠太尉。逸事:世人不大知道的关于某人的事迹,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事。状:此指“行状”。古代为大臣立传是史官的专职,一般只能將原始材料送呈史馆参考。这种记叙死者世系、籍贯、生卒年月及生平行事等原始材料的文体,就叫做“行狀”。逸事状:行状的变体。只录人物逸事,有关死者的世系及生平事迹,不详细记载。四、听录音,正音。五、阅读鉴赏活动1.再次阅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串讲句意。2.讨论:课文中“生人”,即“生民”,以“人”字代替“民”字,是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关于避讳皇帝名字其它的例子:唐代以前,有一种食物叫薯蓣,避唐代宗李预讳,改为“薯药”。后又避宋英宗赵曙讳,改为“山药”。古代家中尊者名字也要避讳。如:五代冯道(作过宰相),其家教书先生在教《老子》开篇首句“道可道,非常道”时,三个“道”都用“不敢说”来代替,即“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3.思考领悟:(1)课文第一部分写了段太尉的哪件逸事?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诛杀暴卒——刚正沉勇(2)为什么要增写段秀实留宿军营的情节?A、更能凸显段之“刚勇”B、使情节跌宕起伏,更引人入胜(3)从这个事件中,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