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认识阅读课本,了解辽、西夏、金建国的基本历程,思考三个政权的制度中的相同之处。都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在治理过程中实行双轨制度,既有本民族的制度,也有汉族制度。再认识◎元朝形势图(1330年)三、元朝的特色政治制度元朝采取了怎样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再认识①继承吸收了宋代的政治制度②保留了少数民族的特色,如宣政院③体现了民族融合的大趋势2、元朝的巩固统治的特色措施中央相对于宋朝,元朝中央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材料一:元初的行省性质与金朝类似,仍属中央派出机构,设置并不稳定。但随着全国的统一,行省很快转化成了固定、常设的地方大行政区。行省拥有大权,“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材料二: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不得彻承制署置属吏”,“十省之属自篼库(保管仓库的役吏)而上,皆命于朝”;“诸行省用及千定(锭),必咨都省”;“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军事上在批准调军程序、委任统军人等方面要受中央节制,布置调换戊兵、整点军队等事宜更是由朝廷直接掌握。御史台、行御史台,和各道廉访司对行省的工作进行严格的监察。材料三: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演变:中央派出机构演化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特点:行省具有地方行政、军事、财政等大权;行使权力时受中央节制和监督。内涵:它创立了一种以行省为枢纽,以中央集权为主,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影响:行省制较好地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认识: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也要给予地方一定程度的自主性以调动地方积级性,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其根本着眼点是实现稳定与效率的兼顾。(1)据材料一、二,指出元代行省性质的演变及其权力行使的特点。(2)据材料三指出元代地方行政制度创新的主要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行省制度实施的影响。(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就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谈谈你的认识。再认识地方行省制的特点和作用1、行省即是朝廷的派出机构,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2、行省权力大,但受中央节制和监督;3、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会制;4、数量少,管辖范围大;5、省界划分上采用“犬牙交错”的原则。行省制较好地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实现集权与效率的兼顾),更有利于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有利于官员的相互制约和决策正确。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元朝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设立驿站;相隔一定距离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筑驿道设驿站①吐蕃: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②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进行管辖;③台湾:设澎湖巡检司进行行政管理;边疆治理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保证了政令的畅达;方便运输官府物资元朝对边疆的管理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元朝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再认识再认识作为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元朝是如何处理民族关系的?采取差别对待的民族制度,分为四类,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为什么要采取这种区别对待制作,与因俗而治有何不同?在整个国家中,汉民族居多数,且汉民族的农耕文化相对先进,在学习汉族文化的的同时又要保证本民族的统治优势,因此采取了打压汉族的政策。辽、西夏和金的因俗而治是不同民族采取不同的统治方式,尊重民族特色,“一国两制”既能缓和民族矛盾,保留各自的习俗,又能巩固统治。元朝的民族政策会激化民族矛盾,最终不利于国家管理。虽然元朝的民族政策不利于缓和民族矛盾,但是在统一环境中,各民族相互交流学习,诞生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回族的诞生是民族融合的一个典型事件。9169601038111511251127120612711279辽西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