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球的宇宙环境、圈层结构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时间:4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南宫月考)天文学家研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结合材料完成1-2题。1.“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A.河外星系B.银河系C.太阳系D.地月系[解析]根据材料,该行星绕昏暗恒星运转,距地球仅40光年,这表明这颗恒星不是太阳,但距离地球、太阳都比较近,因此,它属于与太阳系并列的其他恒星系统,属于银河系,选B。[答案]B2.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可能没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该行星()A.水域面积大B.大气层太薄C.距离太阳太远D.距离恒星太近[解析]根据材料“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选D。[答案]D(2019·武汉调研)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冬、夏季日照时数空间分布。读图,完成3-5题。3.下列四地中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最大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由图中等值线的分布及等值线图的判读原理可推导出,①地冬季日照时数为700h,夏季日照时数为(900h~1000h),冬、夏季日照时数差为(200h~300h)。同理计算出②、③、④地的日照时数差分别为(100h~200h)、(0h~100h)、100h,因此冬、夏季日照时数差最大的是①地。[答案]A4.导致该区域西部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高度B.天气状况C.昼夜长短D.海拔[解析]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青藏高原上,西部全年多晴朗天气,冬、夏季日照时数的差异主要在于昼夜长短的差异。[答案]C5.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四地中最适合建太阳能发电站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图中四地中不论冬季还是夏季,①地的太阳辐射量最丰富,其次是②③地,但太阳能电站的建设应靠近消费区,相对①③地来说,②地比较靠近省级行政中心,因此最适合建太阳能发电站。[答案]B太阳黑子活动的变化会对地球的气候产生明显影响。下图显示北半球部分高纬度地区太阳黑子活动与年均降水量的关系。读图,回答6-7题。6.图中所示的34个测站分布范围主要在()A.亚洲B.亚洲和欧洲C.亚洲和北美洲D欧洲和北美洲[解析]由图示信息可知,34个测站分布于166°W和81°E之间,绝大部分在欧洲和北美洲,而亚洲部分极少。[答案]D7.观测显示所测地区年平均降水量()A.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增大B.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减小C.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吻合D.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无关[解析]由图可知,70°N~80°N、157°W~81°E范围内的12个测站,观测结果是太阳黑子数和降水量变化趋势一致;而60°N~70°N、166°W~41°E范围内的22个测站,测得结果是太阳黑子数和降水量变化趋势相反,但变化周期一致。[答案]C五大连池风景区总面积1060km2,14座新老时期火山的喷发年代跨越200多万年,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将五个火山堰塞湖连在一起,形成了五大连池。结合五大连池(局部)景现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回答8-9题。五大连池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8.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A.①圈层B.②圈层C.③圈层D.④圈层[解析]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并结合图可知①圈层为地壳,②圈层为地幔,③圈层为外核,④圈层为内核。其中地幔(②圈层)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答案]B9.五大连池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图中各圈层()A.是连续而不规则的B.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C.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解析]该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说明了地球内部的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转换;所需能量主要有三个部分,即地球内能、重力势能和太阳辐射能;水圈是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答案]B(2019·合肥模拟)读“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随纬度分布示意图”,其中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