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英语学困生的点滴做法祁东县鸟江镇中学—邹玉兰2014年9月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学困生的比例相应增大,而我国目前正处在改革开放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迅速,且逐步与国际接轨,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它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转变英语学科的学困生,防止学生厌学是摆在我们教学工作者面前现实而又艰巨的任务。学困生是个不稳定的群体。在这种情况下我校开展了以《学困生转化对策与研究》为主题的学困生教科研活动。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也参与到本次活动中。要转化他们,不仅需要教师倾注更多的心血,更要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学困生一经形成往往根深蒂固。改变也决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因此这就决定了转变学困生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以下是我在几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对学困生转化工作的点滴经验。一、降低要求,增强自信确立一定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获得学习动机的源泉,但对于学困生确定的目标层次不要过高,以免他们应付不了,应以力所能及为原则,使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在对每位学生了解的基础上,给他们制定短期和长期的学习目标,可以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挫折的频率降到最低限度。例如:平时我讲授完一节课后便听写单词,好让学生背下来全部单词。但让学困生却例外,根据他们的情况而分成二次或三次完成,然后再考他们。这样他们觉得容易多了,自然也就有了信心。又如:背诵对话,要求每组的学困生都必须参加,哪怕只有一句话,也要说得表情丰富、语句流利,让他们感到自豪,找到自信,这样学习英语的劲头就会更足。不断的成功会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勇气和力量,积小变大,逐步达到转化目的。二、以情促情,用情促学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情感是无意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过程中,情感可以为事物变化起动力和催化作用。情感教育、是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和行为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内心世界并引起共鸣,使学生在一种情感的滋润和愉悦之中自主地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在教学中,相当一部分的教师特别偏爱那些在课堂上比较活跃、看上去比较聪明机灵的学生,而对那些相对迟钝、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置之不理。这样做实际上是给学生施加压力,使学生的学习信心大减。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平时我有意识地与学困生教朋友,了解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态度,在班上不随便批评他们,若批评错了马上向他们道歉,使其得到积极的、快乐的情绪体验,逐渐促进其转化。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当一个学生喜欢老师时,自然会喜欢他所教的学科。这样,便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三、教法灵活,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显然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使他们热爱英语的关键。只有想办法使学困生对英语产生兴趣,才能使其产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的主阵地——课堂,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运用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困生上课时注意力不够集中,但他们终究是孩子,好奇心重,竞争意识强。所以,我在课堂上尽量创造愉快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在讲授内容时经常穿插一些表演,在巩固教学中经常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同时充分利用实物、挂图、多媒体、简笔画等辅助教学,伴随语言场景和直观教具的更替,有效地促进学困生不断地克服乏味生厌的心理障碍,进而达到激发其学习兴趣的目的。例如:有一次,我从一个家长那里知道我的一个学生要过生日,而那天的英语课正好讲《BirthdayParty》。于是,我准备了一个小蛋糕,再用一曲《BirthdayParty》引入新课。并指着蛋糕说:“Thisisabirthdaycake.”然后拿出小勺做出吃蛋糕的样子。“Let'seatthecake.”,学生立刻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接着让学生学说这句话并用实物刺激表演,谁说得对就吃一口蛋糕,说得好的多吃一点,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都学得很认真。不到五分钟,连学困生都学会了,而且说得还很不错。四、引导学法,养成习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就必须教会他们一定的学习方法。有的学生学习两三年英语,26个字母还不能快速认读、书写,不能独立预习单词,不能流利地读课文。词不能拼,文不能读,如此下去,怎能学好英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