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十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建议用时:45分钟)[基础达标练]2018年12月,某报社采访组深入乡村,开始为期10天的调研采访活动。据此回答1~2题。1.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实践是指()A.人类的一切活动B.人类认识世界的活动C.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D.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D[实践就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不是一切活动,不是认识活动,也不是改造世界的活动,故D项正确。]2.本次调研实践是为了深入基层,更多地了解龙岩老区真实情况,更多地了解人民群众疾苦和心声,建立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说明实践具有()A.社会性B.能动性C.客观物质性D.历史性B[题干指出了本次调研实践的目的,体现出实践是一种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故选B项。]3.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主体工程包括22.9公里的桥梁、6.7公里的海底隧道,建设规模庞大,施工环境复杂,从设计到建设前后历时14年。其成功建设是桥梁工程的奇迹,更是科技创新的壮举。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A[港珠澳大桥从设计到建设前后历时14年,这表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目的,B、C、D三项与题意无关,排除。]4.2018年9月10日晚,中国机构编制网公布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即“三定”方案,在方案中,“计划生育政策”全都改成了“生育政策”,此政策调整的认识论依据是()A.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B.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C.认识是一种圆圈式循环运动1/5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D[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计划生育政策”全都改成了“生育政策”,这样做是基于我国人口发展的实践需要,这表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认识的反作用,A项与材料不符,排除;物质决定意识属于辩证唯物论的范畴,不是认识论范畴,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认识的发展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不是圆圈式循环运动,C项说法错误,排除。]5.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说,40年发展的辉煌成就有力证明,改革开放基本国策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这表明()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40年发展的辉煌成就有力证明,改革开放基本国策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这表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实践的物质性、社会历史性特征,也未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B、C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6.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者不仅传授真理,而且向自己的学生传授对待真理的态度,激发他们对于善良事物受到鼓舞和钦佩的情感,对于邪恶事物的不可容忍的态度。”他的观点所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本题考查学生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的理解。材料主要强调认识真理不是目的,而是运用对真理的认识去改造世界,B符合题意;A、C、D均与题意无关,排除。]7.“梦想是海市蜃楼,还是绿洲,关键取决于你是否停止跋涉的脚步。”与这句话内涵相一致的是()A.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C.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想甚于需要物质D.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D[做名言名句题,首先要弄懂句子的意思,然后体会其中所反映的道理,再根据设问要求,筛选出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梦想是海市蜃楼,还是绿洲,关键取决于你是否停止跋涉的脚步”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A2/5强调了理论的重要性,理论指导实践,故A不符合题意;B强调了“思”与“学”之间的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C强调精神需要高于物质需要,而不是强调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故排除C;D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故D符合题意。]8.2018年6月14日,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中继星成功实施轨道捕获控制,成为世界首颗运行在地月L2点Halo轨道的卫星,为嫦娥四号实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