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节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课题19・2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一)知识与技能教1、知道放射现象的实质是原子核的衰变2、知道两种衰变的基本性质,并掌握原子核的衰变规律学3、理解半衰期的概念(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熟练运用核衰变的规律与出核的衰变方程式2、通过类比实验让学生理解半衰期只对大量的原子核才适用,能够利用半衰期来进行简单计算(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点石成金”传说的引入,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与唯物史观的教育,通过不断的设疑培养学生对科学孜孜不倦的追求,从而引领学生探究微观世界的奥秘。教学重点重原子核的衰变规律及半衰期概念、难难点占八、半衰期概念的理解教学方法五步探引教学法教学1、学生实验:分组抛硬币手段2、多媒体课件与投影仪、多媒体电脑(形象展示)一、探入与展示(老师利用课件先展示“点石成金”的图片,提出问题,吊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胃口,激发学生学习未知知识的兴趣)物理科不同于其它学科,如果只是学生的自由阅读,往往不知所云、抓不住重点和关键且缺乏条理和系统。老师设置条理化和系统化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阅读和合作探究,给他们自己发现、比较、鉴别、分析综合的机会,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更有利于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增加所获知识的深刻性;也有利于提咼学习的效率;还可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知识盲通过“点石成金”图片提出问题,吊起学生的胃口,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后续的学习做好情感上方法上、知识上的铺垫并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教育。师: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点石成金'■勺传说?生:没有师:想不想把石头变成金子?生:想师:好,“点石成金”说的是用人工的方法实现一种元素变成另一种元素,其实自然界存在着一种元素会自发地变成另一种元素的现象,物理学中称之为“衰变”,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课件展示课题)。二、探读与思考(老师展示元素周期表,要求学生探读课本自主学习;并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思考,然后与同学共同探讨)教师:原子核放出a或B粒子,由于核电荷数变了,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就变了,变成另一种原子核。我们把这种变化称为原子核的衰变。a衰变23892U-23490Th+42HeB衰变23490Th-2349lPa+0-1e提问:1.衰变方程式的特点、规律、通式分别是什么?2.衰变方程式本质是什么?(1)a衰变B衰变中,新核Y的质量数(电荷数)与原来的核X的质量数(电荷数)有什么关系?(2)原子核内除了质子和中子还有没有其他粒子,比如电子?(3)B衰变的电子来自哪里?怎么来的?三、探疑与点拨(老师利用课件就以下两个个问题对知识进行梳理、深化)。(一)衰变规律(二)衰变本质教学过程设计意图L92=82+2x-y四、引导与迁移(要求学生从所给的素材中得到“半衰期”的初步概念,然后通过类比实验让学生知识迁移,从而理解半衰期只对大量的原子核才适用)课件展示以下素材让学生观察思考,对于大量的的氡核,有一半的氡衰变需要的时间为3.8天对于大量的镭226,有一半的镭衰变需要的时间为1620年对于大量的铀238,有一半的铀衰变需要的时间为4.5X109年引导学生交流体会以上的数据,发现各元素发生半数衰变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即发生半数衰变是有快慢的,从而引出半衰期的物理意义和概念。师:已知氡的半衰期是3.8天,如果有10个氡核,经过3.8天后还剩多少?(一)衰变方程的通式a衰变规律:AZX^A-4Z-2Y+42HeB衰变规律:AZX^Az+1Y+0-1e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二)B衰变:10n^11H+0-1e转化—u—•和。中子质子电子a衰变:结合质子中子a粒子衰变时,释放的能量一部分转化为a粒子或B粒子的动能,另一部分能量使新核处于高能级,这时新核要向低能级跃迁,能量以Y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Y射线的产生:Y射线经常是伴随着a射线和B射线产生的,没有Y衰变。一种元素只能发生一种衰变,但在一块放射性物质中可以同时放出a、B和丫三种射线。例1.23892U经过一系列a衰变和卩衰变后,可以变成稳定的元素铅206'恥',问这一过程a衰变和B衰变次数?解:设经过x次a衰变,y次B衰变需U一塔Pb+X2He+y"er238=206+4rx—8学生的概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