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安排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单元,根据教材的编排,从二年级下册开始依次编排了以下内容:“表内除法”(二年级下册,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用乘法口诀计算除法);“有余数的除法”(二年级下册,出现除法竖式,结合竖式理解“分”的过程);“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三年级下册,竖式在除法计算中的应用)。本单元是整数除法的最后一个单元。本单元内容分了三个小节,即商是一位数的除法、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和商的变化规律。二、学情分析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计算水平是什么样的?我们做了一次教学前测。1.前测对象:50名学生(六个平行班随机选);2.口算测试:80÷20、120÷30笔算测试:168÷303.前测时间:教学本单元之前。4.前测数据:口算正确率98%,笔算正确率48%。5.典型错例及分析三、单元内容整合框架及思考从学生的前测分析学情,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我们思考了以下问题:将“商的变化规律”进行前置教学。从知识逻辑和学生学情两方面探讨可行性和必要性。首先从知识逻辑分析:其一,笔算除法的试商过程需要商不变的规律作支撑。如:435÷78.,将78看成80试商时,想的是43÷80其二,口算除法既是发现这一规律、也是应用这一规律的过程。当学生遇到“80÷20、120÷30”这样的除法算式时,自然想到两个0都不看,这从前测98%的正确率上不难印证。换而言之,口算除法并无挑战性,可以尝试将商不变的规律这部分内容提前,与口算除法进行整合教学。再者从学生学情分析:从前测中不难发现。当只有除数的末尾出现0时,很多学生就无从入手了,有学生认为可以去掉0(其实把商扩大到了原来的10倍),甚至有学生认为补在商的末尾(其实是把商扩大了原来的100倍)。如果将商的变化规律提前教学,就能应用规律解释这两种算法错误的缘由。四、课例环节设计规律探讨课:商的变化规律环节一: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环节二:商不变的规律通过在方框里填数、填符号使商不变,列举商不变的算式,归纳规律。并借助面积模型突破方框中可以填任意非0数,理解商不变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