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范围内,关于文明的定义有上百种之多,具体到社会发展史角度,就是指人类社会何时进入到国家形态。——摘自《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集萃》国家是在一定社会发展基础上形成并出现的什么是文明?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国外称湄公河)三江源中华文明的源头——又在何方?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原始人群旧石器晚期:母系氏族旧石器晚期:父系氏族传说时代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一46亿年前地球诞生2亿年前爬行动物诞生3000万年前类人猿诞生300万年前直立人诞生30万年前早期智人诞生5万年前晚期智人诞生1万年前现代人诞生元谋人北京人蓝田人金牛山人马坝人山顶洞人时代大致时间区分标准生活方式文化遗存社会组织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时代大致时间区分标准生活方式文化遗存社会组织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约300万年前—约1万年前约1万年前—约5000年前打制打磨结合渔猎采集群居用火大量使用陶器,从事原始农业(南稻北粟),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养蚕缫丝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元谋人北京人早中期: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晚期: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三幅基于考古发掘的早期人类生活复原图旧石器时代:使用工具人猿揖别旧石器时代·北京人遗址新石器早期·姜寨遗址旧石器晚期·陶寺遗址新石器早期:农业革命走向定居新石器晚期:阶级分化私有产生比较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社会形态社会特征新石器时代早中期新石器时代晚期农业手工业中游:仰韶文化下游:大汶口文化下游:河姆渡文化母系氏族社会生产力低下共同劳动成果共享下游:龙山文化下游:良渚文化上游:红山文化父系氏族社会贫富分化不平等私有制阶级分化出现权贵粟(小米)水稻彩陶黑陶(蛋壳陶)精美玉器养蚕缫丝技术精美玉器仰韶文化彩绘陶器大汶口文化红陶河姆渡文化干栏式房屋复原图红山文化玉龙龙山文化蛋壳陶良渚文化玉琮反映了远古先民丰富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组织生活新石器时代有代表性文化遗存的文明成就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中国新石器时代重要文化遗址分布图问题探究1: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分布广泛、多元一体、以中原为核心陕西临潼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以血缘为纽带聚居、尚未贫富分化、母系社会问题探究2: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变异材料一:初期的“刀耕火种”以妇女为主,因而成年女子就将婚盟氏族的丈夫“娶”来,参加自己的公社……后来,发展出了较高级的耜耕或者犁耕,农业劳动又转变为以男子为主,因而“女娶男”又改变为“男娶女”,即由女方居住的家庭形式改变为男方居住的家庭形式,形成父系大家庭。——《中国大通史史前卷》・根据材料,指出耒耜发明与使用对哪些方面产生影响?对农业产量;对劳动力;对社会关系屈家岭遗址500平方米范围内遗存的稻壳和稻草的红烧土达200平方米。仰韶文化晚期的115号窖穴中堆积的粟的朽灰,折算成新鲜小米有500多公斤。齐家文化46座墓葬中出土430块猪下颌骨,最多的一墓中有68块。大汶口文化晚期的一座窖穴中堆积的粟的朽灰,折合成新鲜小米约有2000公斤。剩余产品材料二:随葬品坟墓占全部坟墓比例31-40件1座0.3%21-30件3座0.8%11-20件47座12.8%1-10件270座73.8%0件45座12.3%新石器时代晚期齐家文化366座墓地随葬品统计——柳湾墓地考古资料一座13人的合葬墓中,居中者为仰身直肢葬,其余的人骨皆围绕居中者的四周而葬,葬式皆不一样,有的侧身葬,有的屈肢葬……一座5人合葬墓,墓主人为男性,仰身葬于独木棺内,棺外殉葬者有四人,仅存头颅骨。——柳湾墓地考古资料依据以上两则材料,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哪些信息?材料三:因为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总结提升】石器时代距今约250万~1万年前旧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新石器时代1.打制方法制造石器;2.渔猎采集;3.群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