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好了歌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忠奸难辨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史料一: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史料二: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还坐着,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站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史料三: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通过这些故事,大家能发现什么历史信息?(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即: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汉至元削弱相权的主要措施汉唐1.频繁换相打击相权2.中、外朝制度三省六部制宋二府三司制主要措施朝代一、君权和相权■君权和相权■汉武帝所用丞相十三人,下狱死者占其半,生者如田蚡、石庆、公孙弘辈,只能装聋作哑,唯命是从而已。以至于讨论出兵边疆的大事,汉武帝竟说“田蚡不足与计”。汉武帝如此重用内朝官,用近臣、内朝来压制宰臣和外朝,当拜公孙贺为相时,贺竟伏地大哭,不受印绶。姓名离任原因任职时间窦婴免职1年2月许昌免职3年8月田蚡去世3年9月薛泽免职7年6月公孙弘去世2年4月李蔡畏罪自杀3年严青翟畏罪自杀2年10月赵周下狱死2年7月石庆去世8年3月公孙贺下狱死12年2月刘屈髦田千秋下狱腰斩昭帝时死2年22年1.汉武帝强化皇权措施皇帝中朝外朝尚书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有事上报吏吏部部户户部部礼礼部部兵兵部部刑刑部部工工部部尚书省尚书省门下省门下省皇帝皇帝中书省中书省(草拟政令)(草拟政令)(执行,管理政务)(执行,管理政务)(审核政令)(审核政令)2.隋唐三省六部制评价:1.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2.三省互相合作,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便于集思广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3)宋朝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行政:军政:1、中央“二府”2、增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3、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扩大皇权(二府三司)削弱相权中书门下——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长官枢密使,地位略低于宰相二、地方行政制度二、地方行政制度(趋势:削弱地方,加强中央集权)(趋势:削弱地方,加强中央集权)简述秦汉到元明清的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简述秦汉到元明清的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1.1.秦至宋:秦至宋:州郡县三级州郡县三级(汉)(汉)道、州、县道、州、县(唐)(唐)路、州、县路、州、县(宋)(宋)郡县两级郡县两级(秦)(秦)2.2.元朝:元朝:行省行省(路、府、州、县)(路、府、州、县)3.3.明清明清::承宣布政使司(省)、府、县府、县(明)(明)省、道、府、县省、道、府、县(清)(清)注:汉初是郡国并行制。州是武帝所设原为监察区后为行政区。元的行省制度•1、目的:吸取宋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加强中央集权,有效的管辖和统治辽阔的国家。•2、内容:十大行政区域+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元代的行省蒙古:东北:云贵:台湾:岭北行省辽阳行省云南行省澎湖巡检司3.行省受中央节制①民政——中书省②军政——枢密院③觐见制④监察制⑤互迁制4、行省设置的意义:(1)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2)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及其影响。•趋势: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势力的斗争十分激烈,斗争的结果是,地方的权力不断削弱,中央的权力不断加强,形成了高度集权的中央集权体制。•特点:中央通过对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严格控制着地方行政,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使地方无法与中央对抗。•影响:这种高度的中央集权,一方面保证了多民族的封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