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滨海新区大港海滨第三学校徐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一国两制”提出的背景、含义及深远影响。2.知道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3.了解香港、澳门回归过程及意义。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香港、澳门的回归及回归后的繁荣发展,说明“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它促进了香港、澳门和内地的共同发展。2.通过学生课前搜集整理香港、澳门历史等资料,学会从中获取有效信息;通过编演历史剧、观看回归录像,加深对香港、澳门回归意义的理解。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祖国日益强大才有香港、澳门的回归。增强民族自豪感以及建设祖国,促进祖国统一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重点: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及历史意义。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课前导读:1.指导学生搜集有关香港、澳门的历史、地理资料。2.指导学生编演历史短剧——《谈判桌上的较量》。3.组织学生制作香港、澳门的区旗、区徽。教学资源:1.自制多媒体课件。2.香港澳门回归录像。3.《七子之歌·澳门》视频歌曲。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仔细倾听多媒体将要播放的一段视频歌曲,观看的同时注意思考:这是什么歌曲?作者是谁?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同学们专心倾听,然后回答问题)。引导学生继续思考:知道这“七子”指的都是哪些地方吗?(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出示答案,同时提示学生:当时,闻一多称“旅顺和大连”是“孪生兄弟”,故视为“七子”之一,今天,旅顺属于大连市的一部分,九龙属于香港地区)。思考:1.香港和澳门分别由哪几部分组成?学生读图后回答。2.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先后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在这之前,香港和澳门分别被哪个国家控制?这些国家是如何占领香港和澳门的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2—3分钟后,请1—2名学生上台前展示香港和澳门被割占、强租或租借的过程)。承转新课:百年前的中国由于落后,备受列强欺凌,香港和澳门这两颗璀璨的明珠从母亲怀抱夺走了。1997、1999年香港和澳门相继归来,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一步,下面,让我们踏着历史的足迹,回顾香港和澳门是如何回到回到祖国怀抱的。导学过程: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60页第二段,想一想实现祖国统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谁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再谈谈“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学生认真看书、归纳、总结积极发言)讨论:实行“一国两制”对国家的发展有何益处?(组织学生讨论并适时点拨,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多媒体展示下面一段文字,加深对“一国两制”深远影响的理解。“香港、澳门一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保持这两个地区的繁荣稳定,不但对这两个地区的人民有利,而且对于全国也有利。中国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在这样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中,容许个别的小的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对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不但无害,而且有利。”——《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请一名同学朗读,加深学生们对问题的认识)。承转:“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经过中英、中葡多次谈判香港、澳门问题才得以解决。请同学们观看学生表演的历史短剧——谈判桌上的较量。承转:感谢同学们的精彩表演。1984年中英双方签署了《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葡两国也通过谈判于1987年4月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了,让我们一起将这一刻永远铭记在心。(师生共同观看录像,学生总结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小组讨论:何谓主权?香港、澳门的回归说明了什么?(学生积极讨论,参与其中)。学生活动:学生展示课前制作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并说明其含义。情感升华:请学生谈谈学习了本课,有什么感想或体会。课堂小结: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实现祖国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一国两制”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