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蚂蚁做朋友韩培午餐后,我带孩子们去散步。突然我听到“哇,韩老师,我发现好多蚂蚁啊!”我发现几个孩子围在一起,蹲在树下面认真的看着什么,旁边还有几个孩子在叽叽喳喳地争论着什么,我好奇地走过去,原来,孩子们在树下面发现了一群蚂蚁,正在讨论蚂蚁的事情,见我走过来,就高兴地大叫:“韩老师,快来看,我们发现了许多蚂蚁”“韩老师你快看蚂蚁正在搬东西”“我要抱着蚂蚁去睡觉”......一下子,很多小朋友都围过来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蚂蚁来。没想到,小小的蚂蚁一下子成为了孩子们的新宠。看到孩子们对蚂蚁如此的喜欢、充满好奇以及流露出的一种关爱照顾的情感,于是我就问孩子们:“你们知道蚂蚁喜欢躲在哪里吗?是塑胶操场上还是夹缝里还是草地里啊?”果果说:“蚂蚁喜欢藏起来”。思思说:“蚂蚁在树下面的洞里”。然然说:“草地里也有蚂蚁”。我说:“那好吧,我们来找一找蚂蚁吧!”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寻找蚂蚁,保育员老师回班里取来了放大镜,孩子们拿着放大镜仔细的搜寻者,梦梦发现了一只蚂蚁,她高兴的喊道:“我发现了一只蚂蚁!”然后她又说道:“原来蚂蚁长得都不一样啊”,旁边的甜甜也发现了一只蚂蚁,说:“你的蚂蚁是黑色的,我的蚂蚁是咖啡色的。”一直在树下面寻找蚂蚁的晨晨突然大声说:“怎么蚂蚁头上还长脚啊”......我耐心的对孩子们说:“蚂蚁分许多的种类,不同种类的蚂蚁当然就长得不一样啦,而且你们不要小看蚂蚁头上的脚啊,它可以帮助蚂蚁探测周围的信号,还可以躲避危险”。思思说:“蚂蚁太可爱啦,我想抱着蚂蚁睡觉”。可是马上就要到了中午睡觉的时间了,于是我决定先带领孩子们回班午睡,下午起床后继续来跟小蚂蚁做朋友,同时也获得了孩子们的同意。下午的时候我先跟跟孩子们讨论蚂蚁的一些喜好,想到了各种邀请蚂蚁的方法,有的孩子说:“把蚂蚁引出来就可以看到它们了”有的孩子说:“带好吃的给蚂蚁吃,蚂蚁就出来了”思思说:“蚂蚁是我的好朋友,我要把我的苹果给蚂蚁吃”......那么蚂蚁到底爱吃什么呢?我和孩子们一起准备了糖果、饼干、苹果、树叶......,万事俱备后,我们又来到了种植园里开始寻找蚂蚁,有的小朋友很专注,耐心地寻找着蚂蚁的踪迹;有的小朋友很积极,这边找找,那边看看,不一会儿就把蚂蚁请进了新家——盒子。由于小朋友的积极合作,互相帮助,最终蚂蚁都住进了新家,孩子们感到满满的成就感和喜悦。小班幼儿年龄偏小,自控能力差,心理具有不稳定性,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同时也易厌倦。因此,在发现幼儿对蚂蚁感兴趣时,随机设计找蚂蚁的活动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能够积极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感知科学奥秘小班幼儿正处于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发展阶段,这使其科学探究更依赖于真实具体的情景和反复的操作感知活动。他们喜欢用手去触摸事物,也更依赖于手的感知与操作……因此带领幼儿找蚂蚁的时候我们找来放大镜去搜寻蚂蚁,用饼干、糖果等邀请蚂蚁。利用简单的提问“蚂蚁喜欢躲在哪里呢塑胶跑道上?夹缝里?草地上?他们到底在哪里?”引导幼儿找蚂蚁。蚂蚁是幼儿在生活中常见的昆虫之一,因此幼儿对蚂蚁具有一定的认知经验和探究兴趣,对感兴趣的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讨论,认真观察和操作。由于蚂蚁比较小,有些细小的地方孩子们用眼睛不易看清楚,同时,由于孩子们还处于小班时期,观察事物比较表面和片面,不会深入,全面的观察和分析。所以为孩子们提供放大镜来观察蚂蚁,让孩子们在放大的情况下能更清楚更仔细地看到蚂蚁,自然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原来蚂蚁长得都不一样的”,“原来有的蚂蚁身上是黑的,有的是咖啡色的。”“怎么蚂蚁头上还长脚?”等等,孩子们有了疑惑,也就有了探索的欲望,活动取得了孩子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昆虫世界充满了生机,充满了趣味。陶行知老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是的,最优越的环境就是大自然,这一教育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自然是幼儿学科学的最好课堂和材料。通过寻找小蚂蚁,邀请小蚂蚁来做客,孩子们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今后班内还会陆续开展“建蚂蚁档案”,引领孩子用眼睛看、用耳朵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