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镇市第四中学高一年级必修1学案2课时主备人:王海青《小狗包弟》导学案主备人:王海青【使用方法与学法指导】1.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抓关键句,理清脉络,体会作者情感。2.借助“教材助读”,了解作者、本文的写作背景及历史上伟人忏悔的事例。3.自主完成导学案,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填写在后面的“我的疑问”处。【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本文的叙事线索和感情变化,领悟作者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情感,正确评价作者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认识当时社会环境给人造成的巨大伤害,学习巴金敢于自我剖析的勇气和追求人性完善的精神;揣摩理解文中的重要句子以及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构思技巧。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重点把握作者情感态度变化这一线索,深刻体味通过写对小狗的忏悔所表现出来的作者内心的复杂、沉重的情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本文所反映的社会现实,领悟作者深刻反省、自我拷问的警醒心的力量。【学习重点与难点】把握作者情感态度变化这一线索,深刻体味通过写对小狗的忏悔所表现出来的作者内心的复杂、沉重的情感。第一学时学习目标:理清本文内容,初步感知人物形象,把握作者情感变化脉络。【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展我风采(一)知识链接*作者作品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写作背景“文革”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回忆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巴金的思想和艺术魅力曾对二十世纪中国有过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无论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鼓舞人们走向新生道路的《激流三部曲》,还是八十年代代表一代知识分子的觉醒与痛苦反思的"讲真话的书"——《随想录》。乃至后来呼唤建立文革博物馆,虔诚严苛地自我拷问和历史反思的忏悔精神,都曾在思想界和社会各阶层引起强烈反响。像这样巨大的思想艺术的冲击波,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阅读上实属罕见。沈从文夫人张兆和晚年说;“巴金奋斗了一辈子,活得太苦、太累、太不容易,但他的文章却让几代人思考怎样做人和作文。”(二)检查预习,课前检测1、给下面的字注音揪回来(jiū)头破血流(xuè)满身是血(xiě)血迹(xuè)脚爪(zhuǎ)作揖(yī)租赁(lìn)倘使(tǎng)篱笆缝里(fèng)解剖(pōu)堕入(duò)绿草如茵(yīn)-1-清镇市第四中学高一年级必修1学案2课时主备人:王海青血:xuè(文),用于复音词及成语,如“贫血、心血、呕心沥血、血泪史、狗血喷头”;xiě(语)口语多单用,如“流了点儿血,鸡血,血晕,血块子”。2.熟读课文,按照“小狗包弟是谁——它有什么遭遇——它为什么有这样的遭遇——面对小狗际遇的变化作者的心情”梳理文章的内容。二、合作探究.完善自我1.小狗包弟是谁?姓名包弟,曾用名斯包弟籍贯日本主人瑞典人、作者朋友、作者特长作揖2.①找出写“包弟”和人亲密接触的几件事?②突出了它的什么特点?③用意是什么?正面描写A、怕生识趣(它不咬人……叫几声就安静了)B、客厅作揖(作几个揖,计糖果吃,引客人发笑)C、守候亲热(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亲热的样子)D、日本客人拍摄包弟侧面描写E、日本女士过问包弟F、爱人讨骨头喂包弟包弟特点:聪明、可爱、有情义、通人性。用意:包弟越聪明可爱,有情义通人性,一家人就越不忍让它离开;作者一家与它情感深厚,对它的离开也就越悲痛;也为后来作者深深的痛苦和忏悔埋下了伏笔。3.小狗的最终的命运如何?被它的主人送上了解剖台三、课后反思.成长心灵(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