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附中高二月考地理试卷(必修三)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填写在答案栏内。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1.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A.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B.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C.区域都有一定明确的界线D.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2.以下区域划分是按地理综合指标划分出来的是A.干湿地区B.自然区C.高原区D.热带雨林区3.工业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大体上经历的发展阶段是①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②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③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④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⑤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①→④→⑤C.③→⑤→④→①→②D.⑤→④→③→②→①4.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搭配正确的是A.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传统农业阶段B.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工业化阶段C.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D.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下图表示某区域的三个发展阶段。读下图,完成第5题5.甲至丙,导致城市周边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自然条件B.市场因素C.农业技术D.交通运输6.我国三江平原粮食商品率高的原因是A.人少地多、粮食总产高B.生产条件、原有基础好C.纬度高、一年一熟D.湿地多、单产高据报道,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荒漠”,据此回答7~8题。7.“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是A.风蚀作用B.水蚀作用C.沉积作用D.风化作用8.“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是A.滥伐森林B.开山取石C.过度放牧D.风化作用下图表示2010年我国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读下图回答第9题。9.可与①②③④情况相符的地区排列依次是A.北京、黑龙江、海南、西藏B.北京、西藏、黑龙江、海南C.黑龙江、海南、北京、西藏D.海南、西藏、黑龙江、北京下图表示某产业部门从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布局变化图(图中箭头表示该产业部门转移方向)。据右图回答10—11题。10.该产业部门属于A.技术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C.资金密集型产业D.资源密集型产业11.这种产业转移的原因是A.②③④地区生产成本低于①国B.①国家经济出现衰退C.②③④地区经济发展超过①国D.①为了扩大产品的出口读我国新疆(土地面积166.48万km2)荒漠化情况统计数据表,回答12题。表一:新疆的荒漠化土地类型(万km2)荒漠化土地总量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土地111.322.354.3150.5454.12表二:新疆荒漠化土地形成因素(万km2)水蚀风蚀冻融盐碱化12.5383.935.249.39812.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荒漠化土地面积小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B.荒漠化主要是滥伐林木造成的C.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任务D.荒漠化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只要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造成荒漠化13.关于湿地的叙述错误的是A.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B.湿地的共同特点是地表常年有水或经常有水C.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湿地类型多样D.我国的湿地仅分布在沿海和平原地区14.森林被称为“地球的肺”,湿地被称为“地球的肾”。湿地与森林相比独有的功能是A.调节气候B.涵养水源C.美化环境D.净化水中的污染物读下图回答15-16题。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甲图中水文站测得的长江径流量为全年最小B.此时乙图中水文站测得的长江水位为全年最高C.此时丙图中洞庭湖水位全年最高D.洞庭湖对长江径流有天然的调节作用16.自2005年下半年后,图中水文站观测的长江径流量比以往要稳定许多,最主要原因是A.长江中下游防护林建设得好,水土流失大大减少B.2002年洞庭湖开始退耕还湖,水域面积大大增加C.长江三峡大坝的修建与水库的蓄水D.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后,人们的防洪意识明显增强17.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田纳西河流域治理的核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