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15、《大禹治水》(第二课时)化念小学谢智芬【教材简析】这篇课文是一个古代的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老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故事。课文篇幅较短小,选材精当,作者从治水艰难和三过家门而不入两方面表现了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不顾小家而顾大家的献身精神。【设计理念】立足一个“趣”字;倾注一个“情”字;把准一个“创”字;落实一个“读”字。【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及边读边想象的读书习惯。2、能联系课文,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千辛万苦、千山万水”等词语,知道大禹是怎样治水的。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教学重点】通过文中重点词句感受大禹不辞辛劳、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教学难点】体会大禹“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奉献精神。【教学媒体】教师准备:幻灯片、洪水视频【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叫什么名字?一起喊出来。(板书:大禹)他做了一件什么事?(板书:治水,生和师一起书空)2、齐读课题。3、开火车复习认读词语:滔滔洪水淹没冲倒无家可归决心治理千辛万苦千山万水制服代代相传二、创设情境,精讲点拨。1、过渡:小朋友们读得真准确,就让我们带着词语宝宝赶快走进大禹治水的故事吧。开火车读课文,小小火车哪里开?(师评价)2、你们见过洪水吗?一起去感受滔滔的洪水。(播放视频)3、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自主交流)4、洪水可怕吗?课文里是怎么说的?自读第一自然段。5、哪些词语写出了洪水的凶猛?请打上点。这几个词要重读,读词:滔滔淹没冲倒6、看到无家可归的老百姓你的心情如何?(难过、可怜)7、谁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读出洪水的凶猛,老百姓的可怜。8、过渡:禹看到这样凶猛的洪水,看到无家可归的老百姓心里怎么想?(出示:禹下决心治理洪水。)谁来读一读。读好“下决心”。又是怎么做?(1)幻灯片出示: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5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2)治理洪水说起来简单,做起来谈何容易啊!在治理洪水中他做了几件事?请你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并用横线画出来。(3)集体交流,相机出示幻灯片:出示出示出示出示出示(4)找出第二自然段中表示动作动词,打上点。这些词要重读。(5)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指导读,齐读,师生配合读。相机板书:千辛万苦千山万水九条大河九座大山(6)出示幻灯片“千辛万苦”“千山万水”,理解“千辛万苦、千山万水”中的“千”和“万”,仅仅是千和万吗?(7)这段中还有一个数字“九”,这里的“九”是多少?讨论。(九是指很多,这里是指很多座山很多条河。)(8)禹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困难呢?出示幻灯片:想想说话(生自主交流)(9)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禹有没有退缩?说明他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板书:不怕困难)三、自学设疑,交流悟情。禹就是这样一心扑在治水上,风里来,雨里去,一干就是十三年。1、师讲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2、听完这个故事你觉得大禹是个怎样的人?讨论交流。3、现在,你对大禹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4、带着这样的感情来齐读第三自然段。5、我会填: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的大禹为治理洪水,大禹先,接着,,最后。5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四、情中悟理,升华感情。幻灯片出示最后一段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安定的日子,大家非常感谢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1、洪水终于被制服了!现在你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2、老百姓们都在干什么,我们去看一看——多媒体出示画面:辛勤耕种、男耕女织、快乐生活......3、这些安定的日子都是谁带来的?(大禹)所以都很感激这位治水英雄。4、为了感激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