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的课是一面镜子景宁中学魏丽亚新高考政策改革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构建高效活力的课堂。在此背景下,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教师探索的重点。这次宁波大学90学时培训,让各地学员说课,各位老师各具风格的说课,让我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也另我回想起大学时,中教法的老师曾向我们介绍教师的四种课堂模式:第一,将深奥的知识讲解的通俗易懂是深入浅出型;第二,不能把深奥的学问讲得浅显易懂是深入深出型;第三,自身学问不深,但能把自己懂的东西讲出来是浅入浅出型;第四,本身并无多大学问,却装腔作势,把本来很浅近的道理讲得很深奥是浅入深出型。会成为上述的哪一种老师和我该成为哪一种老师,一直在反思这些问题。如果想在课堂真正的吸引学生,我是该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一个深入浅出的教师,不只能掌握知识,而且能讲解知识,这就离不开一定的教学方法。认真反思几位老师的说课,让我对成为浅入浅出的老师在教学方法上有了些新的思考。首先成为浅入浅出的老师,浅在理解书本知识点,浅在寻找生活中的材料。作为一个新老师,由于对书本缺乏认识,在备课过程中会有意识的去关注别人整理的知识体系,借助于这个去整理自己上课的思路。但是在上课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对细小知识点的忽视和遗忘,最后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这启示我,在今后的备课中首先应该回归书本,认真钻研书本知识,提升自己对教材的熟悉度而如何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点传达给学生,让他们吸收消化,这就需要很好的知识讲解能力了。在分析知识点时,材料应该是来源于生活的,为我们切身感受到的,只有这样才能在感受生活的基础上领悟知识,进而领悟生活。所以为了提升课堂的实效性,对材料的取舍切莫舍近求远。再努力成为深入浅出的老师,深在把握建构知识体系,浅在运用适合的教学方法。简单对知识点的理解还是不能让我们成为一个有深度老师,怎么让自己从一碗水到一桶水,那需要有我们建构知识体系和整合课本相关素材的能力。能将课本丰富到不只是课本,那是一种高度。除了教师应该走上这个高度外,带领学生走向这个高度,就非常考验老师的教学方法了。各位老师说课看重对情境材料的设置,就让我们感受到了走向高度的阶梯是怎么去建立的,教师注重将知识重组,并让材料为自己所用,最后在一节课中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真正升华,这真是体现了老师的智慧。体现了适合的教学方法。我们不应简单的说教,而应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总结。成为一个深入的老师,需要知识和生活的积累,成为一个浅出的老师,更需要知识和生活的反思,只有在不断总结,“取其精华”中,才能找到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课堂模式。听了各位老师的说课,除了让我领悟到如何先努力成为一个浅入浅出的老师外,也在如何更好说课上让我找到了一个更明确的方向。在此简单整理如下:1.目的要明确。说课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说课而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更好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教材的内在联系,很好挖掘教材中更深层次的东西。而这些只能首先在说课中得以体现,如果作为教师脱离了这一点就会产生说课与上课相分离的现象。2.内容要准确和完整。这是说好课的根本所在。一般说来说,说课的内容主要有教材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较法和学法、教学程序的设计与展开,以及对教学对象的分析等五大内容。在的五大内容中,首先是教材分析,即说明本节课所教内容在本节本章或本书中的地位,前后之间的内容联系,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值得教师应注意的问题等。其次是把握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应说明确定其重点和难点的理由。第三,是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教学方法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的结合。学法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第四,是教学程序的设计与展开,即告诉大家我这节课如何开头,如何设问,用什么样的程序教完本课,同时说明板书如何设计,为什么这样设计。最后,是对教学对象的分析,即估计学生的水平如何,会有什么样的反映,以便对症“下药”,教好这节课。在以上五大内容中缺其中任何一项,其内容都是不完整的。3.思路要清晰且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