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与体积单位的认识》设计者:庞古堆小学杜亚菊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P27-----P28学情分析:“体积与体积单位”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五下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由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次跨越。“体积”概念的教学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只有正确感知了“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才能理解体积概念,认识体积单位,形成其大小观念。因此,引领学生正确全面地感知“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引导学生关注物体是“立体的、整体的”,而不局限于某个长度或某个面的大小是其中特别要注意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见“体积单位”,建立常见体积单位的表象,能初步感受“体积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之间的不同。方法与过程: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体积单位“产生的必要性”,并能找出生活中“接近体积单位大小的实例”,能用常见体积单位去“估计”一些生活常见物体的体积。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空间感,促进学生推理能力的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积极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有效的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科学探索数学知识的态度,感受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体积”的含义和体积单位。教学难点:“体积单位表象”的建立,“体积单位”在生活中的运用。教学准备:课件;“棱长1厘米”小正方体若干;两个完全一样的透明杯,大小不同的两块可放入的杯子里的石头。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铺垫新知师:同学们一定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那只聪明的乌鸦是怎么喝到瓶子中的水的?(生答)为什么瓶子里放进石头,水面会上升?(学生用自己的话尝试解释,让学生初步感知石头占有空间)二、实验演示,探究新知师:让我们一起模仿乌鸦来做个实验吧。1、实验观察,建立体积概念(1)拿一个盛水的透明杯,再把一个小石子投入杯中,问: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石子占有空间,引出所有物体都占有空间)师出示:两个完全一样装有同样多水的透明杯。(2)猜测:师拿出两块大小不一的石头,问:如果把这两块大小不同的石头放入相同的水杯中,会出现什么现象?(石头大的那杯水上升得高,石头小的那杯水上升得低。)(3)验证:观察把大小石头分别放入两个玻璃杯水杯,水面上升的情况。(4)观察思考:出现了什么结果?这说明了什么?(石头大的所占空间大,石头小的所占空间小。)(5)揭示体积含义师:“生活中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有的物体占有的空间大,有的物体占有的空间小。在数学上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体积含义)(6)幻灯演示图片:电视机、影碟机、手机问:“在这幅图片中,哪个物体的体积最大,哪个物体的体积最小?”(7)运用:“请你再次举出你见过的体积“较大”的和体积“较小”的物体。2、认识体积单位(1)出示:A长方体和B长方体提问:老师这儿还有两个物体,看看哪个的体积大?学生交流后追问:只通过观察,你们能断定它们的体积大小吗?(2)过渡:在计算或测量物体的体积的时候,都需要选用统一的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几个体积单位。(板书课题)(3)师直接说明常见的体积单位以及字母形式,联系“平方”介绍“立方”的数学形式和读法。(同时板书: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及字母形式)(4)重点认识1立方厘米。出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师直接说明1立方厘米的意义,板书: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组织学生拿出一个小正方体学具,观察1立方厘米的大小,并感受1立方厘米是不太大的体积单位。“请你找出生活中,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的物体。”学生找;师介绍指尖的大小就接近1立方厘米。请同学们用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你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学生回答后师指出: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5)类似的认识1立方分米。①出示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告诉学生这个正方体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