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且不辱使命》的教学案(第一课时)周南实验中学蔡素萍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词义,疏通文意;2、感受人物语言,认识人物形象。教学重点、难点:在读中品味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都学过“完璧归赵”的故事,谁愿来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赵王为了揭穿秦昭王的险恶用心,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去换回十五座城池,结果,蔺相如凭着他的机智勇敢,慨然正义维护了祖国的尊严而传颂至今。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例成功的外交事例——唐雎不辱使命,领略一下唐雎过人的胆识与机敏。二检查预学:1简介《战国策》: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原有《国事》《国策》《短长》等不同名号,共有33篇。西汉成帝时,刘向根据战国末年的纵横家著作整理编辑而成。2时代背景: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歼灭了各诸侯国。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秦人往往借迁徙之名行灭国之实),由此引出了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3生字词注音:略三整体把握: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再读课文:A自由诵读,边读边借助注释疏通文意,找出翻译有困难的句子。B整体把握,梳理故事情节,复述文中的故事。四合作探究:3品读课文:反复品读秦王和唐且的对话,读清语气,再说说这样读的理由。边读边分析秦王和唐且的人物形象。4赏读课文:小组内分角色朗读,注意把握好情感和语气。五我来质疑: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并非真心,何以见得。六拓展迁移:自古至今,像唐且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很多,课外读一读他们的故事,说一说他们的主要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