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学设计二码头小学:仇惠琳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2、在探索9加几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10加几的转化思维,培养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习惯。教学重点:渗透转化思想;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思维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铺垫孕伏1、口算10+2=1210+9=1910+6=167+10=173+10=138+10=18问题:你们是怎么算得又快又准的?2+9+8=193+8+7=186+5+5=164+7+6=179+9+1=19问题:这些算式里没有10,你们怎么也算得这么快啊?2、小结:看来10真是我们的好朋友,找到它,计算就能又快又准确。二、探究新知(一)创设情境,初步收集信息。学校正在举行运动会,你看同学们都在做什么呢?(二)收集信息,回答问题。1.关于饮料,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2.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3.你能列个算式来解决吗?(三)自主探究,明确算法。1、明确探究问题问题:9+4等于多少呢?请你把想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再和同桌同学说一说。2、交流方法交流:9+4=13,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方法1——数10、11、12、13或1、2、3……12、13方法2——凑先把1盒饮料放进箱子里,外面还有3盒,所以一共有13盒。3、问题:为什么要把一盒饮料放进去呢,做什么用呢?4、我们来梳理“凑”的过程(四)在操作中掌握“凑十法”。完成做一做第一题。问题:1.前面这几道计算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你们都是怎样算的?小结:我们采用了“凑十法”,就是把9加几的题目转化成了10加几的题目来计算。(五)寻找规律,加深理解。9+2=119+3=129+4=139+5=149+6=159+7=169+8=179+9=18问题:1.你发现了什么规律?2.个位上少的那个1到哪儿去了?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1、练习二十第1题。2、练习二十第2题。四、全课小结。同学们,你们今天的表现棒极了!谁来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本课是进位加法的第一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数、算等数学活动,掌握9加几计算方法,理解凑十法的思维方法,在具体的动手操作中,主要通过主题图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教学中,我还发现学生有一些还是用老办法——数手指。而且当我在教学时,发现用书面话的语言讲解有部分小朋友还是不理解。“那我就采用把9+4变成9+1+3=?9+1=10,10再加3等于13。在次基础上出示“凑十法”法则,告诉学生这样的方法就叫凑十法,让他们很快记住遇到哪个数就用哪个和它凑成十,这一下就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大部分同学已经能熟练的用凑十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