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我师我爱我师》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我知我师我爱我师》,本框内容对应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之“交往与沟通”部分中: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增进与教师的感情。二、学生分析学生与老师的交往从小学就开始了,所以学生对教师这个职业并不陌生。但当前初中学生在与教师的人际交往中,面临着两个转型。一个是时代价值观的转型,这对学生如何与教师交往的影响巨大。二是个体心理发展的转型。初中生正在经历从对长辈(包括教师)的依附到人格独立的转变,从主要是“向师性”到主要是“独立性”的转变,既迫切渴望与教师建立民主平等的、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又难以摆脱对教师的遵从甚至害怕的心理。三、设计思想新课程确立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在这个目标的指导下,学习本框题有三重目标:一、是让学生通过课前对教师的访谈,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教师;二是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明确教师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三是让学生在爱师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自内心地赞美教师,并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真正让学生达到“我知我师,我爱我师”。这三重目标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针对这个情况,本人拟通过情景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谈话法使目标达成,但是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在每一个目标达成的过程中,其体验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原则。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教师工作的基本特点,更全面地了解教师职业。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评价教师在学生知识学习和人格成长中的作用,并学习运用恰当的方法表达对教师的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养成尊敬教师的良好道德品质,并试着认同教师职业所蕴含的价值取向。五、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教学难点:客观和真实地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由衷的迸发出一种爱师之情。六、教学过程(一)、导言背景MV《每当我走过你窗前》老师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对老师诲人不倦、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老师、与老师沟通、增进与老师的感情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我知我师我爱我师》。(二)授新一、我给老师画个像(知师)读一读,说一说:(1)教师讲述成语“爱屋及乌”与“厌屋及乌”激发讨论:①如果把这种心理带到课堂上你会有什么表现?②这种表现可能会给你带来怎样的后果?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到了?(2)学生交流(3)教师小结:师生关系不仅影响我们的学习质量,更影响我们的身心发展。过渡:你了解自己的老师吗?他们的工作有什么特点?活动一:人们常说老师就是“教书育人”的,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学生自由讨论。教师讲述: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老师,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帮助我们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老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活动二:信息时代的老师——信息技术会取代老师的作用吗?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现代社会中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日益多样。想一想,说一说:(1)在知识的学习上,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信息技术能够取代教师的作用吗?(2)未来社会里,教师职业乃至学校会消亡吗?(3)老师对于我们的成长意味着什么?(指导学生讨论回答。通过相关问题讨论,明确老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讲解: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学方式主要表现在面对面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讲求的是教什么与如何教。而学生由于条件、能力的限制,只能处于被动的接受者的地位。当代教育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时,传统的师生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将不再作为知识的主要传播者、传递者的角色而发挥作用。权威地位受到挑战,角色转变已成为一种必然选择。“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对付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