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学习数学方案12快乐学习数学方案传统的数学课程内容重结果轻过程,形成结果的生动过程往往被单调、机械的条文所取代。所以,数学教学中有太多的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于是,学生一般都是欠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很多学生对学习难以形成愉快的体验。而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程强调: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作为课程改革的实验教师,面对新课程,如何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体验中学习数学成了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重要任务。在近几年的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我针对“如何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数学”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愉快的学习数学低年级的孩子天真、爱幻想,他们更多地关注的是“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教材也是根据这一特点来编写的,大多选取的是玩具、文具、食品、动物图片等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小游戏、小谜语、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来创设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人教版教材第一册内容“0的认识”时,我以“小猴偷桃的故事”开头,创设故事情境:一只小猴从某处偷来两个桃,回到家放在盘子上,想等小伙伴一起品尝,可桃实在是太诱人了,于是小猴吃了一个,由于桃的味道太甜美了,小猴忍不住又吃了一个,于是,桃没有了。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从中感受从“有”到“无”的过程,从而理解当一个数量也没有时用“0”表示。再例如:在教学第二册内容“简单的人们币计算”时,我事先收集了很多玩具、体育用品、学习用品等物品,并标上价钱,形成一个“小小商店”,创设了买东西的活动情境:请一个学生做售货员,其他学生用学具币上前买自己喜欢的物品,要求必须带好足够的钱,并要解决如同“买哪几样物品共要多少钱?”“付出多少,应找回多少?”等问题。这样,让学生在具体的模拟活动中学习关于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诸如此类的故事、游戏、活动等情境,不仅让学生“喜欢学”“乐意学”,而且让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中不知不觉的掌握了数学知识和技能,效果很好。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孩子们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并且当自己的观点与集体不一致时就会产生要证实自己思想的欲望。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或是大量演练习题的数学教学模式。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的设计教学过程,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例如:在教学第二册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摆小棒计算出35+3和35+30两道算式的结果,先问学生:“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我让学生叙述出摆小棒的过程:35+3,先摆3捆又5根小棒,再添上3根,5根和3根合起来是8根,再加上3捆一共是38根,所以35+3=38;35+30,先摆3捆又5根小棒,再添上3捆,原来的3捆和添上的3捆合起来是6捆,再加上5根就是65根,所以35+30=65。紧接着,我又问:“计算这两道题时,算法有什么不同呢?”学生通过操作小棒的过程发现:35+3是先算5+3=8,再加上30得38;而35+30是先算30+30=60,在加上5得65。我再问:“你发现了什么?”于是,学生总结出:当两位数加一位数时,要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加这个一位数;而当两位数加整十数时,应先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即几十)去加整十数。相比之下,让学生自己通过操作、思考,探索计算过程,并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出计算方法,比呆板地先由老师告诉学生方法,再进行三番五次的演练的教学模式,效果要好很多。这样,当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理解了一个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到的,那么,他们会是多么的快乐和自豪!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仅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而且,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也得到了真正的落实。三、建立共同探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相互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