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理学习心理特征初探郴州市六中曹娟娥摘要:本文就初中学生在面临物理这门学科时,所可能表现出的心理特征进行探讨,强调作为一名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初中生的四大心理特征:“好奇、好问、好动、好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情感体验。关键字:心理品质积极思维形成意识提高能力通过几年的物理教学,我发现初中学生学习物理心理品质大概归结起来有四大特征:“好奇、好问、好动、好胜”。一、好奇好奇作为思维的先导,它是成功的起点。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能使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求知欲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初中学生刚开始对“物理”是什么含义,有哪些内容,怎样才能学好,总有许多微妙的期待,当他们知道我们生活在物理世界的“海洋”里时,又感到平淡无奇;当教师谈到火箭卫星、宇宙飞船等高科技需要物理知识时,又感到高深莫测。我在讲“引言”课时,列举一些力、热、声、光、电等生活现象,学生就不足为奇,我打破教材程序,上课前给学生来一场魔术表演,将扑克牌放入能“吃”牌的“魔术箱”,学生很快“磁化”般地被紧紧吸引住,再采用启发性的提问,造成一个个悬念,就吊起学生的“胃口”,把学生的情绪从上节课的“余味”中或课间休息的嬉戏情绪中,“拉”到物理课上来,激发了学生兴趣和急待解决问题的求知欲。“引言”课还该多准备一些初中具有代表性实验,演示后,造成的每一个迷惑都能逐渐在以后教学中澄清,也可以准备几个高中物理实验,如“动量守恒演示器”,用不同的方式,拉开不同个数的钢球进行演示,让全体学生为之惊喜。学生毕业后,在心中总是一个抹不掉疑惑,为他们中许多学习高中物理又激发了新的兴趣,这些实验也许为他将来成为物理学的专门人才奠定了基础。激发学生的兴趣,关键在于引入每一堂新课,把兴趣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一堂课开始,教师采用多种形式调控课堂情景:如引出小实验、小故事、想一想、展示新颖的图片,采用幻灯、录像,甚至光盘、电脑等辅助手段进行演示和播放启发诱导,提出一些新奇有趣,与学生生活经验及知识水平相近,极易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的问题。如在讲“摩擦”时,改变教学程序,先演示“筷子提米”小实验,学生会产生许多疑问,筷子为什么能把米杯提起来?用铁杯行吗?用什么杯子最好?还有什么技巧?……总想寻根究底,学生思维活跃起来,课完后,要求他们回到家里再做一遍。经过多次实验,他们会感受失败的痛苦,饱尝成功的乐趣,懂得物理知识、定律得出不是一帆风顺的,必须付出艰辛的代价培养他们爱惜他人成果、珍惜书本知识,养成刻苦学习的好习惯。每一堂课,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面部表情及各种态势去影响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共鸣,教师提问要制造一个个与教学相关的悬念,展示新颖的教具、图片,讲述与课题相关的故事,可以使学生熟悉老师将要讲述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断对学生好奇心理加以激发。二、好问好问是学生心理又一特征,它们已具有一定基础知识,而这些基础知识,具有过渡性和发展性的特点;他们认识也随之由经验型向思维型发展,反映在课堂上,常常交头接耳,不时举手发问,教师要善于鼓励和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辨别正误,引导他们对观察到的物理现象深入分析,培养良好的物理思维方法。曾经一位学生问“气功师躺在钉床上,胸部放一块大石板,用大锤猛烈砸断石板,为什么躺着的人安然无恙?是不是他有硬气功,刀枪不入?,如果不放石块,在胸部直接用大锤砸,又将怎样呢?”不难看出,这学生心理沉积着许多疑惑,从他善于观察、勤于思索中也流露出“异端邪说”,我告诉他,“表演大师先经过特殊训练,经摔、经打、经砸,说他‘刀枪不入’就言过其实了,等到下一周学习压力和压强,你就知道了。”我把已经准备好的教案重新修改:其一,自画了一幅气功大师表演的彩色挂图;其二,制作两个模拟钉床、两个相同模拟人体的透明塑袋;装满水后密封,上课时,先将扎有许多小钉的床平放课桌上,一只手拿着装满水的塑料袋,问:水袋放在钉床上,水袋会扎破?(待学生议论后)把水袋轻放在钉床上,又问:扎破了吗?(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