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三农三阶段总结VIP免费

三农三阶段总结_第1页
1/3
三农三阶段总结_第2页
2/3
三农三阶段总结_第3页
3/3
《以青年中心为依托架教育服务三农之桥梁》第三阶段研究总结郴州市苏仙区桥口镇中学共青团苏仙区桥口镇委员会2008年10月联合课题组《以青年中心为依托架教育服务三农之桥梁》第三阶段研究总结我校《以青年中心为依托架教育服务三农之桥梁》课题研究工作在市、区有关领导和专家地关怀指导下,在全体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已圆满结束了第三阶段的研究工作。本阶段的研究继续向纵深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各项研究活动转变了广大农民朋友观念,加强了他们依靠科技致富紧迫感、责任感,调动了他们创业增收的积极性,拓宽他们增资创收渠道,促进了他们科技致富,农民收入正逐年增加。(见下表)桥口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调查统计表年度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元)增加值(元)增幅2004年3372.55312.8510.83%2005年3816.71444.1613.17%2006年4414.79598.0815.67%2007年5215.33800.5418.13%近三年累计1842.7854.6%二、开展科教扶贫“结对子”工程后,很多农民转变了观念,我镇贫困人口大幅下降,许多农民脱贫致富。三、加快了桥口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经过四年来的研究、引导,我镇农业产业结构悄然发生了变化,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得以优化。四、企地联合,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岗就业。近四年来,我们通过整合镇农村青年中心、镇远程教育服务站、镇中学、市农科所、市农业学院、镇农技推广站等方面的教育资源,对青年农民和学生进行就业知识对口培训,实行校企联合、企地联合,促进了我镇富余劳动力转岗就业,教育服务三农工作卓有成效。五、学校勤工俭学基地收入逐年增加。经过几年来的教育服务三农研究工作,我们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创建学农实习基地,开辟多条勤工俭学途径,为学校增资创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收效益。六、教育服务三农工作的研究、实践,提升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教育服务三农成效显蓍。培训农民与非培训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对比2七、教育服务三农工作转变了政府干部、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他们的服务水平和研究能力,改善了干群关系,形成了“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鱼水情。课题研究前后群众对干部、教师满意度对比统计表时间调查人数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研究前500人40.6%56.4%3%研究后500人90.6%9.4%0八、探索出了教育服务三农新模式,我们将这个模式命名为“企校、企地合作模式”。其流程是:1.农民→农村青年中心→学校、农技站培训→企业就业或自主创业;2.毕业生→学校、农技站培训→企业就业或自主创业。这种服务三农新模式,整合教育资源,拓宽了农民增资创收渠道,促进了我镇富余劳动力转岗就业,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农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教育服务三农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九、及时总结了课题研究经验:编辑出版《服务三农课堂教学研究优秀教案集》、《服务三农优秀论文集》、《教育服务三农作品展示集》、《实用技术》、《青年农民致富经》等书。十、汇总全部研究材料和对比数据,拟定课题研究报告,报市区教科所。总之: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整合了我镇教育资源,构建了教育服务三农工作新模式,架起教育服务三农的桥梁,为我镇培养了大量创业人才,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村富余劳动力逐年减少,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切实提高了教育为当地经济服务的适应性,我镇教育服务三农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2008年10月年度对象年人均纯收入(元)差额(元)结论2006非培训农民4114.646275.47差异非常明显培训农民10390.112007非培训农民4815.5910909.89差异非常明显培训农民15725.483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三农三阶段总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