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VIP免费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_第1页
1/1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谢云虹《紫藤萝瀑布》是宗璞的散文名作,寥寥数百字,却意蕴深厚,内涵丰富,清丽的语言暗藏丰富的意象,引起读者无限的联想和想象。然而,它作为七年级(上)第一单元中的一篇教材,被定位于表达“作者对于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并试图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却有着极大的难度。因为,此文是宗璞历经时代的劫难和亲人的厄运之后所写,在不动声色的优雅矜持背后,是超越苦难和沧桑的生命赞歌。别说七年级学生,还带着未脱的稚气,很难理解作者的人生体验,就是教师本人,对那个时代背景,也因知之甚少而有着隔岸而观的疏离。那么,这篇教材该如何处理才妥当呢?我不禁苦思冥想。后来,我决定把重点放在对描写紫藤花的语句的品味上,而难点,固然仍被定位为对主旨的理解,但创作背景中关于时代的悲剧,则被我有意回避。这样一来,在课堂上,课看似流畅的上完了,学生也能说出从个体的生命、精神的生命、生命种族三个方面说出生命的长河为何无止境,但总归觉得,教材这样处理之后,似乎与文本的原意有所偏离。那么,有没有其他的设计方式,可以让我避免这种“硬伤”呢?在两位教研员和几位同组老师的评析中,我似乎找到了一点思路。李秀善老师:关于写的拓展,本意是好的。但写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似乎不清晰。我以为应是学写作的方法,那么至少要点一下“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学生就有了更明确的印象。另外,本文的重点在读,难点在悟,但要悟得深刻,又被学生理解,还是有些不到位。任士辉老师:文本要细读,读出自己的东西;另外,读出的东西要与学生的情况相结合。张全民老师:《紫》讲的是花与人生。它的文学语言很美,所以可讲点很多。这堂课有合适的切入点,使思路清晰;教师能在学生的回答中发现问题,进行追问;一个转折点的问题不错;写作活动,引出《紫》需要人用一辈子的经历去感悟,它的内涵可圈可点。只是在深度方面,教师在引导学生感悟主题句时,若能结合一些名人名言,来帮助学生理解、感悟,就会更大气。吴宁亚老师:小学——文字;初中——文章;高中——文学。教师在文本细读方面,应有更多的思考。同时,细读又不能走偏。现在,宁波市虽然已经搞了很多年细读,但他们总是细读归细读,上课归上课,而我们要做的是把细读与上课结合起来。那就是——教师细读的应是越细越多越好,但不一定都要讲给学生听。应遵循以下步骤:1、细读;2、细读后的案例;3、反思。细读之后,上课高度就不一样。关于要不要讲《紫》的背景?那时候认为,花花草草多了,革命意志就会薄弱,这是不对的。那是很荒唐的年代,但当时认为是很革命很有道理的——现在也有荒唐的东西,但总认为是对的。——那时,文革的大串联最早就是来自清华、北大,先把老师打到再说。现在的余秋雨、汪曾祺,当时都是笔杆子,这说明人有时候是会发昏的。不仅中国有,德国也有,当时,人人都认同希特勒,在打犹太人的,其实很多都是德国群众。这就要引起我们思考:这种荒唐和发昏,是人类的悲剧。所以在过去之后,我们要反思,要清醒。我以为,教师应该稍微给点背景,至少点明“荒唐”。另外,关于关键词到底是中心语还是修饰语,曾有过争论。这里,教师点出的是“宁静”和“喜悦”。这宁静是什么宁静了?是周围的环境宁静?不,是精神的宁静,这有什么好处?还有生的喜悦,当时,宗璞一家刚刚从文革中走出来,“好不容易张开了几片花瓣”,而一些好友纷纷离世,自己的弟弟也病情严重,这一切让人感觉到,活着才是最好的,这就是“生的喜悦”,是对生命的珍惜。至于紫藤萝献给谁呢?学生提到献给个体生命,献给精神生命,献给延续生命的种族,其实总而言之,是献给生命(若教师能点一下,那么就有了高屋建瓴的点睛之笔)。然后再想到这一点,就该珍惜生命,也这是如此做的如此想的,文革6年后,调整好心态,才有了后来的冯友兰和宗璞。还要指出的是,你刚才肯定了一个学生的回答,认为她回答规范。记住,现在规范不是最重要的,教师不宜肯定,分析才是最重要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