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想本课结合广东省教学教材研究室编著的《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2节《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进行教学设计。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利用EXCEL数据统计和分析的功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结合本人2014年在韶关市立项的市级重点规划课题《微课应用于电脑制作培训的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sgjky14022)的研究成果,本节课将尝试在教学中利用微课在日常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的“翻转课堂”:1、课前: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完成练习的方式进行EXCEL软件知识点的自学,包括了计算、排序、筛选、制作图表等操作。教师收集学生课前练习进行统计与分析,利用EXCEL制作出“预习情况汇总表”。2、课堂:教师通过展示自己课前制作的“预习情况汇总表”,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EXCEL处理现实生活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从而延伸到本节课的任务,明确解决方案。除此之外,“预习情况汇总表”还真实的反馈了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教师在任务开展前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预习中的困难点进行讲解。最终以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的形式来组织课堂教学。3、课后: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笔者还针对高层次的学生另外设计拓展任务,同时提供了多个网络学院的链接,使高层次的学生在完成任务之余还能有所提高。2教学对象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级学生,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掌握了EXCEL的基本操作,但是却缺乏利用技术解决现实问题的经验。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按需求进行整体规划,学会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本课的授课时间是元旦假期回校后的第一节课,因此课堂任务选取了学生当时最感兴趣的话题“元旦文艺汇演节目的评选活动”,学生们通过为节目打分、收集数据、统计与分析数据、制作图表等环节,得出大家对这次文艺汇演的评价情况。通过完成任务,学生们实实在在的感受了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提高信息素养。高一学生经过上学期的训练,已经具备了自主探究和小组协作的能力和习惯。利用微课进行课前自主学习虽然是全新的尝试,但也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3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常见函数SUM、AVERAGE、RANK的使用方法;2、学会利用排序和筛选的方法进行数据统计;3、掌握图表的创建方法,并且学会选用合适的图表类型来表达数据。(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进行课前预习,借助搜索引擎、教学网站来解决课堂任务中的困难,掌握利用资源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2、学生通过参照教师对课前预习情况数据统计与分析的过程,学会利用EXCEL解决现实生活中数据统计与分析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2、养成学生利用所学技术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3、鼓励小组同学间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4教学重点利用EXCEL对现实问题进行统计与分析的方法和步骤5教学难点1、用数据筛选的方法,根据数据的类别进行统计计算。2、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来表达数据。6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协助学习法7教学过程7.1第一学时7.1.1课前准备1、学生观看微课《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完成课前练习。2、教师收集学生课前练习文件,进行批改,根据练习完成情况用excel制作“课前预习情况汇总表”。7.1.2教学流程图7.1.3教学反思评论2016年1月6日,在广东省韶关市田家炳中学,本人面向韶关市高中信息技术全体教师,上了一节市级公开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1、本校虽然是一所走读制的学校,但是每个班都有一定比例的住宿生。课前预习,无法要求全部学生都在家里进行,因此只能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提供自学的场所和设备。但是为了充分体验“翻转课堂”的教学,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提供具体的指导,只是引导学生仔细观看微课来自学。最终学生预习情况良好,只有三名学生没有上交练习文件,预习练习中也非常客观的反映出了学生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让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指导更具针对性。2、微课的教学设计,并不是以课堂教学案例为蓝本进行设计的,而是选择了一个“成绩统计”案例进行。主要是考虑到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学到课堂预备知识,又可以保持课堂教学的新鲜感,避免出现学生按步就班单纯模仿的现象,真正实现了知识的理解和迁移。3、《课前预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