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长安晚秋》学案VIP免费

《长安晚秋》学案_第1页
1/2
《长安晚秋》学案_第2页
2/2
河津中学高二语文学案长安晚秋编者:原改叶李娟娟审稿人:周会平编号【学习目标】1、体会景物描写的层次感。2、体会晚唐诗人凄清的情感基调。3、理解诗人的羁旅愁思。一、资料链接诗人名片赵嘏,生卒年不详,字承祐,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市)人。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后回江东,安家于润州(今江苏镇江市)。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与杜牧友善,杜牧极为赞赏他的“长笛一声人倚楼”,因此人称“赵倚楼”。存诗二百多首,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他的七言律诗清圆熟练,颇多佳句。有《渭南诗集》。二、导入新课:中国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他们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由此触发灵感,写下诗篇,就叫做羁旅诗。羁旅诗通常表现客居他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与向往。这些感情是人类亘古相通的,容易引起共鸣,所以羁旅诗大多浅显易懂。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1、对照注释,自由朗诵。2、学生默读诗歌,结合课文注释疏通诗歌内容。3、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河津中学高二语文学案4、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四、文本探讨1、首联“凄凉”二字有什么作用?2、颔联两句诗历来被传为佳句,试分析其妙处。3、颈联用了何种修辞?“紫菊”、“红莲”这两意象对表现诗人的情感有什么作用?4、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五、小结:上面三联所写清晨的长安城中远远近近的秋色,无不触发着诗人孤寂怅惘的愁思;末联则抒写胸怀,表示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长安晚秋》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