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共享,快乐成长四川省井研县研城中学彭翠芝“亲其师,信其道”的说法源自《学记》一书,意思是说一个人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才会相信、学习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特别是网络的出现,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呈现多元化,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由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教师由课堂上的“主演”转变为场外的“导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伙伴、合作者和解决问题的指导者,从“教”学生,转变为“导”学生。这样教师和多媒体、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组合成了一个合理、协调、有创造性和发展性的学习整体,实现一种既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突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创造能力,提高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自己。所以,信息技术让学生更“亲师”,师生“互信道”。师生在教学资源的整理选择、课堂展示和课后评价交流中共享生命成长的快乐。当今,以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媒体由只是辅助教师突破重点难点的形象化教学工具,转变为既是辅助教师“教”的工具,又是促进学生自主“学”的认知工具、协作交流工具与情感体验及内化的工具。这样学生由知识灌输的对象和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情感体验与培育的主体。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媒体使信息的收集、获取、处理、传递极其便利的优势,合理设计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源、提供学习资料、设计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前将所需的资源整理好,保存在某一特定文件夹下或做成内部网站,让学生访问该文件夹来选择有用信息;也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如网址、搜索引擎、相关人物等,由学生自己去Internet或资源库中搜集素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电子书包、微课,博客、微信圈、QQ群、云个人图书馆等,可以更方便地查询、获取、下载自己需要的信息,并对下载信息进行选择、编辑和概括分析,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教师主要是引导帮助学生建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并在其遇到障碍或问题时,给予及时的辅导和帮助。如:在进行“心中的规则”这课的教学时,学生利用网络收集到并展示了以下资源:资料一:“学法律出身的李光耀在任新加坡总理时,把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道德的行为上升为法律,给予严惩,以后新加坡人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资料二、德国人即使在深夜2点钟,无人监督情况下自觉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资料三:风筝和线的故事;资料四:林则徐写“制怒”提醒自己不能乱发脾气,资料五:郑存仁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和许衡的“我心有主”的故事,对于同学们能够收集那么多的资料用于教学我及时给予肯定,但如何利用资料有效说明问题,学生心中有疑问,我就认真指点,资料一讲“他律”与“自律”的关系,用作导入好,既有故事(学生喜欢的)又有知识运用,非常不错,上课时反馈效果也非常好!资料二讲自律好;资料三:风筝和线的故事讲解“规则与自由”的关系不错;资料四:林则徐写“制怒”用作自律中的自警法;资料五:郑存仁和许衡的故事讲解自律中“慎独法”就非常恰当;这种协作式学习策略,为多个学习者提供对同一问题用多种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机会,不仅对问题的深化理解和知识的掌握运用大有裨益,而且对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协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活动的冲击,教师只有在思想上明确了自己应处的位置,实现1自身角色的转换,做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者,才能推动学生不断开拓创新,发展自己。“自主、探究、合作”的课堂中,教师必须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突出学生学的主体性,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动手,让他们去发现知识,去领会知识。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心理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自由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