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一、单选题1、广东省水产研究所在某一个实验基地上共建了8个池塘,其中6个池塘养的是鲫鱼,另外两个池塘养的是地中海鳎鱼。那么,这8个池塘里的鱼可看做()A、一个群落B、一个生态系统C、八个物种D、八个种群2、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有关种群的正确叙述是()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B、一个呈“S”型增长种群中,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阶段D、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大于最大值即K值3、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调查发现某种一年生植物(当年播种、当年开花结果)的种群中存在下列情形:①因某种原因导致该植物中大约只有80%的种子能够发育成成熟植株;②该植物平均每株可产生400粒种子;③该植物为自花传粉植物。目前种子数量为a,则m年后该植物的种子数量N可以表示为()A、400a•0.8mB、0.8a•400mC、a•320mD、320•am4、在种群数量变化中,若增长率为零时,下列哪种情况会出现()A、种群数量增加,并出现激烈的食物和栖息地的竞争B、种群数量增加,寄生和捕食的情况增加C、种群数量会因为有毒废物的沉积而减少D、种群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5、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很大B、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C、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和死亡的个体数目6、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五点取样和等距离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D、将M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二、双选题7、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A、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划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m2的样方B、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划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C、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D、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8、如右图所示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A、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B、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C、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D、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三、非选择题9、在某一片小麦田中,长有许多杂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蛇等动物活动。某研究小组对该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1)研究小组要估算该农田中荠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法;在取样时,关键要做到。(2)此农田中新迁入了一种食草昆虫,下图甲是与这种昆虫种群数量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请说出种群在B点后死亡率明显增加的原因:(答两点)。(3)请根据图甲在图乙坐标系中画出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将A、D标在纵坐标的合适位置上)。10、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利用样方法研究野山坡A、B、C三个不同地点的植物群落,同时还测量了各种土壤特征和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根据所得数据回答问题:植物种类地点A地点B地点C非生物因素地点A地点B地点C草359风速低高高蕨类植物758距地面1.5米的光强低中高灌木1542土壤温度(%)483515松树020土壤的有机物(%)6.53.8205落叶树2050土壤深度(cm)>300≈100<15土壤氨量(mg·kg-1)9.44.52.3(1)根据调查结果判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地点是。如果分别用甲、乙表示地点B中的两种松树,二者的关系可表示为下列图中的。(2)土壤中有机物的多少往往与土壤中动物种类的多少是分不开的,要调查植物群落土壤中的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一般不能采用,理由是。(3)如果遭遇山火,山坡的植被被彻底烧光,那么原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4)参考表中非生物因素,落叶树在地点C不能生长的原因是(至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