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口语交际教学岳阳县新墙镇中心小学钟细芳有许多人对语文教学下过定义,我感到叶圣陶先生的定义下得最好:语文课就是老师在课堂上借课本里的一篇一篇的课文做例子,来教孩子说话。一句话,教会孩子表达。因为语文课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孩子能说会道。由此可见,口语交际教学变得尤为重要了。那么,如何上好一节口语交际课?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三要”:第一,老师要对学生多表扬。人都爱听好话,何况是小学生,更需要正能量的鼓励。例如学生答问时可以这样表扬:你的声音真响亮!你的回答很出彩!你说话的时候扑闪扑闪的眼睛是在告诉老师,你是认真思考了再回答问题的,你真棒!老师应该不吝啬对学生的表扬,不要在公开场合讽刺、挖苦学生,这样会打击学生口语交际的自信心,造成学生不愿开口,怕开口的尴尬局面。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口语交际课上,老师只是一味地表扬学生。老师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是有技巧的,口语交际中称之为先说与后说。我们在指出学生的问题时,应先说说他的表现好的地方,然后再委婉地指出他存在的问题。这样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时,老师再具体指导。这种先说与后说的做法,有利于学生更为积极地改正自己的错误。第二,要争做学习型的老师,拥有好口才。我认为,语文老师的口才必须要好,如果口才不太好,那么,他是不合格的。什么是好口才?好口才不是口若悬河,夸夸其谈,而是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时机,不同场合说不同的话。最关键的是要做到两个字——合适。在特定场合,面对特定对象,要考虑说话的内容和方式。好口才也是用心说话,用心思考该怎么说,这样说出来的话才是合适的。在信息时代,学生信息的来源很多,知识老化的周期很短,更新的速度很快。只有不断学习,随时更新储备知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要做到这几点,教师应具备广博的知识作基础。有道是,“根深才能叶茂”,“水厚方能负大舟”。一名教师的知识如果储备不足,口语教学中必定捉襟见肘;反之,如果教师具备了比较扎实的知识功底,具有学者的风范,课上举一反三,游刃有余,那么课堂将是学生有效充电的场所。教师并非人人都博学,但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朝着博学的目标去努力。第三,要以学生为主体。口语交际教学中要坚持一个宗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到课堂中,有五个步骤。步骤一,情景构思。课前要精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教学口语交际《我们的暑假生活》时,我首先引入了荷塘、树荫、水上乐园、冰淇淋……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画面,很快地激发了学生想说话的思维,学生也乐意和同学一起分享趣事。步骤二,聆听点评。每一次学生的发言,学生首先要学会聆听,再来点评,发现问题,然后老师点评,指出不足。步骤三,总结。先让学生总结,最后老师补充。只有前面部分口语交流落实的好,总结时基本上不需要老师补充。步骤四,检测。总结过后,再让学生来讲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再用正确的口语方式讲一遍。此时,学生会积累更多知识。步骤五,创新。口语交际教学在千人一面时,如果有人采用了独特的方法,效果会更好。创新其实就是要大胆探索锻炼口语交际的改变,变新的做法。例如:语文版二年级下册中的《我也有爱心》《我们来帮他想办法》,除了观察画面,还可以让学生上前来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学会面对在特定的场合,特定人物时说合适的话。口语交际的成功,是看你在课堂上是否发现了学生细微的变化,是否及时恰当地指出了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放开了包袱,敢说话,会思考,愿交流了,这才是好的口语交际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