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范维胜桃花源记学习任务单VIP免费

范维胜桃花源记学习任务单_第1页
1/2
范维胜桃花源记学习任务单_第2页
2/2
立人中学课堂学习任务单初二语文备课组二十一桃花源记陶渊明学习课型:精读课文学习课时:二课时主备:范维胜审核:学习目标:1.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读懂课文大意,能补出省略的成分,梳理文章脉络。2.积累课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古今异义的词和成语,并能背诵课文。3.反复诵读,借助想象描述的方式,品味文章精美的语言,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学习内容一、自主学习1.文学常识——陶渊明及其作品2.阅读课文,将重要的注释标注在课文上。留下你的阅读痕迹。3.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渔人甚异之()欲穷其林()便要还家()乃不知有汉()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便扶向路,处处志之()()()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咸来问讯()悉如外人()寻向所志()诣太守()4.解释下列句子中古今异义的词和成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不足为外人道也。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鸡犬相闻无人问津5.补出第三自然节省略的成分。二、小组探究1.梳理文章的脉络,小组交流。2.课文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寄托作者什么样的社会理想?3.作者为什么要描绘这样一个理想的社会?今天我们怎样看待这一社会理想?三、质疑问难你的思想是活跃的。在小组探究的基础上,你还能从课文中读出那些疑惑,提出来,大家帮你解决。四、学习拓展告诉你一个史实——刘子骥探访桃源未果寻病终,这件事是作者虚构的,增加了故事中桃花源的神秘性,使人们只能凭空想像它、羡慕它的存在。目的是说明了作者对当世的失望,想找一个心中的桃花源,但又不能脱离现实的苦恼。可以看出陶渊明为了表达广大劳动人民的愿望,希望远离战乱,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幸福平安,是陶渊明美好的政治理想.与黑暗的社会现实形成鲜明我勤奋我智慧我自信立人中学课堂学习任务单初二语文备课组的对比,体现了陶渊明的美好品德。五、当堂反馈阅读《桃花源记》,完成下列练习:1.解释加横线的字词。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初极狭,才通人()欣然规往()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用原文语句作答:(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5.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6.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六、学习小结这一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或者困惑,小结一下,和同学分享:我思考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范维胜桃花源记学习任务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