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规律正确的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同时在《课标解读》中也强调“应当淡化对运算的熟练程度的要求,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准确地得到运算结果,比运算的熟练程度更重要。应当重视学生是否理解了运算的道理,是否能准确地得出运算的结果,而不是单纯地看运算的速度。”这一目标的提出就要求老师在数的运算教学中,不能仅仅关注于学生运算技能的掌握,同时也考查估算、简算的结合运用。对运算能力的要求可概括为“准确、熟练、合理”六个字,而且反映出重在对算理的考查,并对计算和运算的灵活性也要有一定的要求,应懂得恰当的运用妙算、图算、近似计算和精确计算进行解题。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呢?运算能力既不能离开具体的数学知识而孤立存在,也不能离开其他能力而独立发展,运算能力是和记忆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联想能力、表述能力等互相渗透的,它也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数学能力相互支持着。因而提高运算能力的问题,是一个综合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培养运算能力运算能力与思维能力相结合,包括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公式,确定运算程序等一系列过程。要求会对式子的组合变形与分解变形,对几何量的求解,以及对数字的计算、估算、简算,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数学中基础知识是算理的依据,对算理具有指导意义。1、正确理解概念,熟记某些重要数据公式、法则、定理。准确无误是运算的基本要求,正确的记忆公式和法则是运算准确的前提,并能掌握公式的推导。只有理解某些概念与公式的推导,才能做到公式的正用、反用和活用,从而提高运算能力。2、抓好审题训练。做题时要养成认真审题、细心求解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审题训练能培养学生最初定向力,增进运算方向的正确性。3、优化运算过程和运算方法的训练。优化运算方法可以提高运算的合理性。我们要重视数学思想对运算的指导作用,数学思想是数学的基本观点,是数学中最本质、最高层次的东西,是优化运算过程和运算方法的指导原则,是解决运算合理性的基本策略的源泉,是数学运算的灵魂。二、重算理和法则过程教学,提高运算能力1、借助生动有趣的童话情境,处理好运算教学中算理与算法的关系。在计算碰到新问题时,总有相当多的学生会应用已有的经验想办法解决问题,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更多的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应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童话情境,提供探索的空间、交流的平台,在情境交流中帮助他们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从而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计算教学常常借助一定的情境作为一节课的引入,通过情景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探索出结果。情境的创设,能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活求知欲,唤起好奇心,使看似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充满亲和力和吸引力。如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一课中,为学生创设了学生喜爱的小动物上车的童话情境。首先,教师通过让学生在第一站帮助9个小动物上车来复习“十加几”的口算,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为他们能够运用学过的知识帮助小动物而感到高兴。接下来再通过第二站帮助5个小动物上车复习连加,并通过追问“有什么好办法能让我们算得又对又快?”使学生感受到先“凑十”,再算“十加几”简便快捷,为理解“进位加”的算理做好了铺垫。5个小动物上车后,与第一站上车的9个小动物合起来,这时车上一共有多少个小动物?从而引出了9+5=?。学生结合生动、形象、具体的现实情境,很快就能想到把5分成1和4,1和9组成10,10加4等于14。就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童话情境中,顺利地理解和掌握了进位加的算理与算法。2、寻找多种途径,处理好运算教学中算理与算法的关系。展现多种算理时要找到突破点,叶澜教授说过,没有聚焦的发散是没有价值的,聚焦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为此,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