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尚美博雅笃学第11课百家争鸣教学反思黔西县第四中学政史地教研组袁兴贵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的标题是国家的建立和社会变革,第11课是本单元的第8节课,主要讲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及孔子的思想主张及贡献,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兵等各学派进行了争鸣活动。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指出儒家学派的核心是“仁”,要求统治者要爱惜民力,以德治国,还首创了私学,广招门徒,实行有教无类。在教育上提出了“因材施教”等主张。其言论被弟子整理收入《论语》一书,成为儒家经典之一。他还整理了《诗经》,编订了《春秋》。到了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民为贵,君为轻”的主张,要求统治者要实行仁政,反对春秋战国的一切战争,他将儒家学说发扬光大,因而后世将儒家学说称为孔孟之道。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他的代表作是《道德经》,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是庄子,他鄙视权贵,认为人不能战胜自然,而应该乐安天命,主张无为而治。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选贤举能,提倡节俭。法家的集大成者是韩非子,他主张中央集权,实行法治,认为后胜于今。兵家的鼻祖是孙武,其代表作是《孙子兵法》,他认为战争是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不能够轻启战端,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战争的最高境界。战国时期兵家的代表人物是孙武的后代孙膑。孙膑的代表作是《孙膑兵法》,他主张要作好充分的战前准备,并论述了以少胜多的战法。这是春秋战国时期辉煌的思想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