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倡廉路径经验交流提升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关键,在于总结、提升成功经验,剥离、摒弃失败做法,以改革、创新精神突破核心制度。当务之急,重要的是如何找到实现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的具体路径,使得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贯穿于反腐倡廉建设的始终,成为解决反腐倡廉建设重要问题的基本准绳。一、科学把握执政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是反腐倡廉建设战略管理的基础反腐倡廉建设战略管理的关键在于战略分析。反腐倡廉建设的战略分析,应当立足于三个视角,一是以辩证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认识执政党的执政成就与执政规律。只有深刻认识政治体制改革是反腐倡廉建设的最为重要的途径,有助于执政地位的稳固和执政使命的实现,才能真正树立政治体制改革是反腐倡廉建设战略布局核心的思想,有效突破政治体制对反腐倡廉建设的掣肘。二是关注反腐倡廉建设的中长期趋势,充分认识执政规律和制度功效是建立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基础之上,理性看待中国发展型社会的腐败高发频发态势,消除制度无用论的悲观论调。客观说,腐败高发是当前宏观结构性变迁的必然,但我们同时不能忽视当前是反腐倡廉建设最好的历史阶段的客观现实,即反腐败斗争正处在从量变到质变飞跃的关键期。三是从关注反腐倡廉建设的外部环境到关注监督机关的内部要素。当前反腐倡廉建设中,我们更多地关注外部环境,而似乎忽略了监督机关自身的领导体制与机制建设,进而造成制度的执行力不足。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首先应当是纪检监察领导体制与职能配置的科学化。二、科学预测和价值平衡,是实现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目标的前提我们确立了反腐倡廉建设的战略安排之后,工作目标的设定将颇为关键。反腐倡廉的工作目标设定取决于两大要素:第一,工作目标的设定是否符合科学预测。科学与非科学的重要区别:科学理论有预测能力,如果没有基于科学基础上的预测,反腐倡廉建设的工作目标有可能出现偏离,无法真正体现反腐第1页共4页倡廉建设的战略意图。因此,加强对转型期腐败行为的科学预测和应对方法的前瞻性分析,是实现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目标设定科学化的前提。在这方面,我们应当预测三个核心问题:一是在现有体制下,“一把手”腐败是否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二是在现行体制下,我们是否无法破解强势利益集团的交易合谋;三是监督者自身腐败面的扩大是否有可能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严峻现实。第二,反腐倡廉工作目标的实现往往是平衡的过程。一是如何保持政治稳定和制度变迁的平衡。二是如何保持保障效率和维护正义的平衡。三是如何保持技术和人文精神的平衡。四是如何保持控制和自主性的平衡。等等。三、树立客观精神追求反腐倡廉建设的真理,是反腐倡廉工作者的精神力量科学精神是科学的灵魂,科学精神的实质在于客观精神。科学认识、科学方法全都凝结着这个客观精神,没有这种客观精神,再科学的方法也将是空中楼阁,无土之木。从事反腐败工作是与贪欲、邪恶等黑暗力量较量的风霜之任,如果没有这种追求真理的客观精神,我们可能失去我们本应追求的真理;没有这种客观精神,当遭遇艰难时,可能退缩摇摆。故此,持之以恒地树立科学的客观精神,是反腐倡廉工作者的精神力量。在当前的反腐倡廉制度环境下,我们树立客观精神追求真理的目的重在防范两种倾向:第一,防范泛政治化倾向对反腐倡廉建设法治化的影响。反腐倡廉建设是一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政治问题,但同时也是一个法治化问题,科学化首先应当是法治化。没有法治化作为保障,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也就缺乏清晰的边界。可见,在反腐倡廉建设中,我们决不能以牺牲法治来换取某些政治利益,那样有可能落入反腐败“人治”的泥潭;第二,防范监督机关理性官僚化。当我们在不断夯实监督机关制度基础和凝聚监督权能时,却发现对弱势群体利益的漠视和当事人权利保护缺失等现象的凸显,由于理性官僚制所带来的问题,依靠体系内层级监督是无法破解的。而全球化和知识社会的高度复杂、动态和多样性,要求监督机关成为与社会互动大监督架构中的参与者,改变监督控制者的角色。第2页共4页四、突破制度缺陷,夯实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的实现路径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