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这边独好长治市潞城机关幼儿园孟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是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命题,也是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目的在于幼儿园教育的“去小学化”和“去学科化”。对幼儿来说,游戏的重要性在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其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和发展离不开游戏;对教师来说,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最大专业性区别在于游戏,而不是上课,游戏最能体现学前教育的专业特殊性。游戏中的学习对幼儿发展具有长远效应,虽然集体上课与自发游戏都能促进幼儿的发展,但是其学习效应有很大的区别,前者可以带来即时效应,尤其是关于知识技能的数学,其目的性很强,教什么学什么,是否学会,马上就能在幼儿身上得到反映。而游戏则不然,它是在潜移默化中小步递进的能力提升和智慧增长来带给幼儿聪明。这种聪明虽不如识字背诗那样显而易见,却能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作用。案例背景: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他们已经适应了集体生活,而且还经常愿意玩一些富有想象力的小游戏。一天,我和生活老师正在组织孩子们进行进餐活动,幼儿正在入座时,突然武泽宇跑到老师身边告状:“老师老师,我现在给你说一个意思呗(他想给老师说一件事),就是那个王鑫亚想和何雨涛结婚,王鑫亚就非得要和何雨涛坐在一起,而我坐在了何雨涛的旁边,王鑫亚想让我离开那个座位,让她坐在那里!”当时我让这位告状的武泽宇小朋友和王鑫亚先商量,看自己能否解决好,结果经过俩人的一番商量后,武泽宇做出了让步。老师对泽宇的行为进行了表扬,虽然是一件小事,却体现了这个年龄段孩子们的想象力,那我何不让幼儿在装扮区玩一些自己喜欢的游戏呢?案例描述:这一天下午,到了区域活动的时间了,幼儿们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了,在装扮区的幼儿开始盘算着“玩什么呢?”我走到装扮区时,他们问我:“孟老师,您说我们玩点什么好呢?”我就和他们讨论说:“在这里有什么东西呢?”“锅、碗、茶壶、小煤气灶、面条、蔬菜、还有娃娃、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我就暗示孩子们说:“这些东西在哪里可以看见呢?”“我家就有、我家也有、我家还有桌子呢……”这时一位小朋友说:“那我们玩《过家家》吧!”游戏开始了,在游戏中,赵乐钇小朋友扮演妈妈,申子炫小朋友扮演爸爸,孙子雯和呼文涛扮演孩子。他们分配好角色后,就开始玩自己的游戏了。看到孩子们有自己的玩法,我就走开了。当我再次转过来时,看见他们炒菜的炒菜,擦桌子的擦桌子,忙得不亦乐乎。我在旁边静静的观察他们。他们玩的正起劲的时候,杨杨突然闯了进去,“你们玩什么?我也要玩,我也要玩。”他完全没有顾及别的小朋友的感受,我看到别的小朋友都是一副很无奈又很厌烦的表情。我没有去打扰,看看他们会怎样处理。“拜托,我们人已经够了,出去出去。”赵乐钇说着就把杨杨往外推,结果杨杨不甘心,还是要硬着头皮进去。申子炫看不下去出场了,申子炫是我们班里出了名的“小霸王”,“我们人已经够了,我觉得你应该去别的地方玩,别打扰我们。”杨杨屡次受阻,他感觉到了自己的言行不被大家认可,便失望地离开了。他出来时,我走到杨杨跟前,蹲下来问他说:“杨杨,你为什么出来了呢?”“他们说人够了,不让我玩,我只好出来,但是我就是想玩呢。”“那咱们来一起想个办法吧,既能和他们一起玩,还会让他们特别欢迎咱们,好吗?”杨杨摸着自己的小脑袋在那思来想去,过了一会,似乎想到了什么,就跑到了放作品袋子的柜子前,拿上作品袋重新跑到了装扮区说:“当当当,有人吗?”申子炫走到装扮区前假装隔着门问道:“你找谁呢?”“我是孙子雯的老师,今天来家访呢,请问家里有人吗?”结果可想而知,杨杨不仅顺利的进去了,而且还特别的受“爸爸”申子炫和其他成员的欢迎,他们在装扮区里玩的不亦乐乎。案例分析:(1)杨杨在没有经过装扮区中的幼儿的同意就闯了进去,首先让孩子们产生了反感。这个过程恰恰说明了孩子们的礼仪意识他们知道不经过主人同意就闯进去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这促进了孩子们在社会领域的发展,也让孩子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去别人家做客时需要先敲门。(2)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