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课程资源感悟宁夏巨变宁燕子兴庆区二十六小学13323505657她站在高大、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触摸着晶莹剔透的高清电子屏,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在眼前;再触摸电子屏,荧光笔、魔术笔……出现了;再触摸电子屏,需要的各种颜色出来了;再触摸电子屏,写错了的字擦去了;再触摸电子屏,教学重点内容出来了;再触摸电子屏,今天的授课内容存起来了;再触摸电子屏,以前讲的内容拉出来了……多么神奇的课程资源、多么方便的教学软件;对于使了半辈子黑板、粉笔、板擦的她。怎能不为之震撼?怎能不为之惊奇?怎能不让她想起刚参加工作时的情景呢?曾记得那是1989年夏天,一个单纯、青涩、淳朴的女孩,从陕北绥德师范毕业。带着一张派遣证走来。带着一路的憧憬、一路的梦想,向宁夏走来。就是这张派遣证把她送到---原银川市郊区永固乡永红小学任教。她从银川南门坐车驶出东门口,随着车子渐行渐远,她那颗滚烫的心也渐渐凉了下来。这里和她想象的完全不同。在她的想象中,那应是一片绿地,零星点缀着许许多多漂亮的小花,有时蝴蝶跟它比美,有时蜜蜂跟它斗艳,让人一眼望去就惬意清爽。可现在,透过车窗,她看到的是一片灰蒙蒙的天空,地上白白的盐碱地,一片一片的蒲草随风翻滚,不听话的车子高一下,低一下的在拳头大的石子路上颠簸。她终于承受不了这美梦中的落差,体内的五脏六腑翻滚打架,体内的积液哇的一声倾斜了出来。周围的人1嫌弃的捂住了口鼻,司机大声喊道:哪里来的山丫头,吐还不早吭声,你看把我车弄的多脏!我哪里顾得上回话,一张秀丽的面庞瞬时煞白,一手捂着胸口,一手扶着座位扶手,觉得那一刻比死了还难受。在众目睽睽的眼神中,总算熬到终点。同行的朋友说:你看,那就是你报到的学校到了。我两眼无力的望去,光秃秃的盐碱滩上孤零零的站着一排房子,上面砌着灰瓦,门窗全是酱紫红色的。近些,再近些,一根细细的铁杆上挂着一个铁筒子,中间吊着指头粗的铁棒子。一看,我就明白了,原来这是上下课用的敲钟。和我们老家学校钟没什么区别。我们怯生生的敲了一下门,出来一个中年男子,是学校的校长。他说:你就是新分来的老师吧!我点头应是。他登记了一下。询问了我的情况后说道:“你就带五年级吧,原来的老师生孩子去了,正好没人带他的班。”然后随手就给我拿出一本语文书,一个教案本。我有些焦急,踌躇地问:“校长,我还没有住处,能给我解决一下?”他拿出一串钥匙,打开一件单人房间,说:“就这间你收拾一下吧,里面就有一张单人床,一张课桌,其他什么都没有。这里就这条件,你就凑合着住。我们学校就没有住校的,一共六个老师都是附近的,他们下班就回家,中午学校管一顿饭,你的早晚饭只能自己解决,学校没有办法。这周围也没有饭馆。”我一听懵了,这可怎么办?在这片陌生的荒原里,我什么都没有。朋友见状,安慰我:“走吧,今天我们先回城里,给你置办一点简单的用具,明天再来上班。”2这一来,就是蹲定的十年时光。此间我找了对象,生了孩子。年年月月,月月年年,日复一日。期间的酸甜苦辣怎能一语道完。回忆起这段时间,最使我难忘的是生炉子这事。作为一个土生土长陕北人,我们那里做饭是用柴火煮饭,每顿做饭都生柴火。而宁夏这儿是砌一个土炉子,是用碳和煤饼子烧的,不用顿顿点火。厨房的阿姨给我教的是:早晨你拿火柱搜炉子,把炉渣漏一下,上面的碳火苗就着了起来,如果不用火就叨小碎碳或煤饼子的渣子和点水把它封住。在上面戳一个小洞,当时我看得真真切切,觉得也不难,就连连点头说:“阿姨,我学会了。”这一句会了。真是让我饱尝了苦头呀!连着几个早上起来,炉子都是死死的,屋子冻得连猴子都拴不住。每天早晨起来我都架炉子,来上班的同事也帮我架,手全是黑的,身上的烟味更别提了。最致命的是冬天教室里为学生取暖的还是泥炉子,在每个教室的讲台下面砌一个正方形泥土炉子。每次见到生炉子,我就发愁,只好在上课前和学生一起生火,架炉子,烧柴禾。这些柴火还是每天下午放学我和学生们一起去周边捡的,在教室后面的一个墙角放一堆柴禾,在另一个墙角用砖砌一个圈圈,存放的是碳和煤饼子,这种日子折腾了好几年,我总算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