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现状及成因分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现状及成因摘要。文章阐述了当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欠缺的具体表现,并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滞后性、高校思政队伍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内容及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范围五大方面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不高的原因。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措施一项活动的实效性,通常是指活动预设目标的实现程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要素的作用,通过科学的工作方法,达到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精神、物质成果的教育效果的程度。①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现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根据国际国内政治形势和我国的现行政策,代写毕业论文针对学生思想实际和客观要求,为帮助学生沿着社会主义方向的健康成长而进行的经常性的思想教育活动”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设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形成成熟的政治观和健全的个性心理,帮助学生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成长。但是,学生事实上的表现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设目标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的存在反映了当前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尚待进一步提高。1.价值观上的差距。杭州团市委曾就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作过一项调查。在“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么”的调查中,被访者中27.9%的学生选择了“事业成功”,27.2%的学生选择了“建立美满和谐的家庭”,23.9%的学生选择了“为社会作贡献”,17.4%、15.3%、11.5%的被访者分别选择了“生活宁静,平淡一生”、“有知心朋友”和“受人尊敬”。在回答“你努力工作是为了什么”时,有63.5%的受访者选择“实现自我价值,得到社会承认”,22.8%的受访者选择“使个人的生活水平有明显改观”,第1页共2页15.6%的受访者选择为“国家和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③可见,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大学生立足抽象的人的价值,以个体自我的价值实现作为其社会行为的核心,注重个人需要和利益的优先满足,强调个体本位,社会、集体次之,把个人当作目的,把社会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手段。在物质与精神关系上,更多的注重物质的追求。部分青年学生的道德天平在“求利”的引导下倾向自身利益、期望和需求的满足,物质或者说金钱成为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在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上,大部分学生认为“人们努力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④,强调索取是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向外界谋取必要条件的行为,认为个人贡献与索取相应等价。2.行为上的差距。在个人文明举止方面,有些学生过分强调个体行为的随意性,随意、庸俗被少数学生认为是一种潇洒,而对道德、纪律的蔑视与叛逆竟被视为个性突出的表现。受这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在校园内与大学生文化修养格格不如的不文明举止时有发生。在人际交往中和处理人际关系中应遵循的如自尊和尊重他人的原则常被一些学生忽视。在组织纪律性方面,考试舞弊、旷课、逃学等现象在各地高校中均有发生。在尊重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方面,不少学生对其并未予以足够的重视。在学术上,一些学生也表现出了道德上的缺失,对于他人的劳动成果肆意进行剽窃等等。另外,大学生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也反映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不高这一情况。上海地区高校的学工部门联合做过一次调查,据调查,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价,认为“很有意义”的占26.6%,认为是“形式化的需要”的占57.4%,认为“可有可无”的占8.2%,认为“没有意义”的占7.9%;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工作效果的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