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SHENZHENLUOHUFOREIGNLANGUAGESSCHOOL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1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方案为了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精神,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我校与西觅亚科技乐高公司和华大基因研究所分别开展机器人项目和基因研究项目的合作,在高中学生中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根据深圳市教育局《关于在普通高中学校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试点工作的通知》(深教[2011]531号)文件和市财政委的要求,对“西觅亚科技乐高机器人项目”和“华大基因研究项目”制订了详尽的实施方案和预算。每个项目按每年各10万元预算,周期为3年,共60万元执行。第一个项目西觅亚科技乐高机器人项目一、本项目的意义和概况近年来我国的机器人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教育机器人逐步成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的良好载体。教育机器人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可以帮助比如教科学、数学、力学等等。在国内已经有学者提出机器人与理科教学整合的想法。由于机器人所涉及知识的广泛性和综合性,使机器人对教育而言具有更多的价值。机器人教育专家的研究与实践证明,机器人是智能技术的结晶,它融合了计算机和计算机语言、通信、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人工智能等众多先进技术为一体,它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新的教学载体,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称为PC时代;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称为Internet时代;科学家预言:二^一世纪将是PR(个人机器人)时代!1994年麻省理工学院(MIT)设立了“设计和建造LEGO机器人”课程(Martin),目的是提高工程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和创造能力,尝试机器人教育与理科实验的结合。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NIE)2006年6月在新加坡举办了第一届亚太ROBOLAB国际教育研讨会,通过专题报告、论文交流和动手制作等方式,就机器人教育及其在科技、数学课程里的应用进行交流,以提高教师们开展机器人教育的科技水平与应用能力。日本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中小学推广智能机器人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日本现已成为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最广的国家,其人工智能化程序处于世界最前沿,这为日本的工业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极大促进了日本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调整,机器人的制造与销售也成为日本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次项目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在借鉴国外中小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理念与经验的基础上,为我国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学提供可操作的教学与学习模式、教学评价方法,打造科技创新教育校本课程,并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另一方面,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充分发挥机器人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更好地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结合,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使教育机器人成为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课程整合的新载体,促进创新、拔尖人才的成长和发展。二、本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预期成果(一)具体研究、开发内容1、编写校本机器人教材;2、设计各类智能机器人项目,组织校内机器人竞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解决实际应用中的具体问题;3、参加由教育行政部门举行的各类中小学生机器人竞赛活动,以提高该活动的水平;4、在学校的高中部普及智能机器人教育;5、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二)主要目标及成果形式、社会效益1、建立机器人工作室,开设机器人课堂教育;2、开展有关教育机器人的课外活动,进行智能机器人硬件的组装与程序的编写,搭建完成各种功能的机器人;3、培养学生进行动手制作、计算机编程、工程设计的创新能力,结合他们的日常观察和积累,去寻求自己最完美的解决方案,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1)知识方面:了解机器人软件工程、硬件结构、机械传动及功能与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2)能力方面:通过对机器人结构设计及程序的编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3)情感方面:培养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趣,真正认识到智能机器人对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作用,积极参加机器人编程比赛、机器人竞技赛、机器人百科知识赛等各种科技社团活动,培养团队合作能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