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颗钻石教材分析:本文讲述了小姑娘和她的母亲出于爱心多次让水而感动上苍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希望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的美好愿望。本文写作上最主要的特点是丰富的想象。另外,文章的有关情节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学情分析:学生对神话故事是十分喜欢的,他们从小在幼儿园、小学就听过许多这类的故事。本文是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从思想到内涵的进一步深化。文章看起来浅显,其实内涵十分丰富,教师应注意引导。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爱好。2.运用丰富的想象进行写作。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自学:1.童话这一文体的特点。2.你读过哪些童话。3.朗读熟悉课文,复述故事情节。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从中得到教育。2.体会童话丰富的想象,着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步骤:【导入新课】同学们,在静夜我们仰望天空,在那正北方,有排列成豆行的七颗星,像七颗钻石,闪闪发光,它指着北方,这就是大熊星座,又叫北斗星。(出示课件)同学们,你们可知道这七颗亮星星是怎么来的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托尔斯泰的童话《七颗钻石》吧!【学生活动一】走进作者,回忆激趣1.简介作者(对作者的了解,请同学们看课文下的注解。)列夫·托尔斯泰:主要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2.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童话呢?引导学生从记忆的仓库里回忆小时读过的童话,让学生进行充分阐述。如《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白雪公主》等。3.它们有哪些共同之处呢?主要从童话的构思、情节、语言方面来说,如情节曲折、离奇,语言口语化、适合儿童阅读等。问题难度较大,可让学生小组讨论。【学生活动二】欣赏童话,感知课文学生范读课文《七颗钻石》(背景音乐)。【学生活动三】理解课文,讨论交流1.七颗钻石是从哪里变出来的?即七颗钻石是从水罐里变出来的。顺水推舟问:水罐是个怎样的水罐呢?学生的回答可能是“会变”,也可能是“神奇”,教者均应予以肯定。2.小姑娘的水罐是怎样变化的?(在书上作勾画批注)3.是什么原因使水罐发生这些变化的呢?顺水推舟问:水罐是个怎样的水罐呢?学生的回答可能是“会变”,也可能是“神奇”,教者均应予以肯定。(学生针对投影上的问题思考、讨论,学生只要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即可)。如有的学生会问:“小姑娘凑上水罐想喝水的时候,这时如果过路人没有出现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如果小姑娘不愿把水给过路人怎么办?”此时教者要联系童话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从水罐不断的变化中明白童话的情节是曲折、离奇的,它从现实生活中来,又经过作者的想象用夸张的手法将作者的美好愿望表达出来。【学生活动四】复述故事,展示自己电视台来我们中学招聘少儿节目的主持人,要求就是给现场的小观众讲《七颗钻石》这则童话故事。学生在复述表演时,要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意在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对课文的把握(这里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如,因为是讲给小观众听的,所以要求语言生动,简洁,情态亲切。)【学生活动五】拓展想象,小组交流教者出示投影,指名个别学生朗读习作要求。“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一个梦,她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发挥你的想象写一写梦中的情景。学生动笔写作并朗读交流【学生活动六】质疑探讨,各抒己见体会句子的含义:“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作者为何要以“七颗钻石”为题?可从钻石的价值来说,也可从作者的用意去阐述,明确作者以“七颗钻石”为题,是因为钻石的价值是贵重的,小姑娘的爱心不也正是那七颗钻石一样在空中闪现着耀眼光辉吗?学生只要能回答出大概便可。从文中最后一节来展开,作者希望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在天空永远放射光芒,向人间遍洒爱的光辉。【学生活动七】总结课文,畅谈感悟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或者有哪些感悟?请你谈一谈,来作为学习本文的总结吧。2.教师总结(在“爱的奉献”的乐曲声中)“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