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语言美。2.欣赏童话,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3.学习欣赏文章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弱者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了解盲孩子心理变化的历程,理解童话以情感人的风格。教学难点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上课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吗?《床边故事》谁唱的?(张韶涵)很好。指名一个学生,问:你小时候有没有人在床边讲美人鱼、七个矮人和白雪公主的故事陪你进入梦乡?(有,你真幸福;没有,真遗憾;不记得了,这个问题应该问你的父母,他们肯定记得。)当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好像回到了我的童年时代,我静静地坐在凳子上读书,可惜童年已经离老师越开越遥远了。现在长大了,工作了结婚了生孩子了,发现我也没给我的女儿读过床边故事陪他进入梦乡,很内疚。今天有这么个机会,我想和同学们好好读床边故事之一《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一补我的遗憾和内疚。二、说说故事……你们朗读过了课文吗?读过几遍了?能用你的语言给我们说一说文章讲了一个怎么样的童话故事吗?指名两三个学生讲述故事。小结:通过同学们的补充,故事已经很完整了。童话往往以生动的故事吸引人,但这童话不是以情节取胜的。三、听听心声……过渡:作者特别注意描写盲孩子的心声。那么,心声是什么呢?教师与学生一起大声回答:内心的声音、感受、期望、外在的呼喊等。文中最能直接体现盲孩子心声的句子有哪些?预设,以小组开火车的形式回答:谁跟我玩儿呢?盲孩子似乎感受到了光明,看到了色彩。他很快乐。盲孩子很受感动,他觉得影子的话带给他友情,带给他温暖。他多么希望看见这只会发光的萤火虫啊!“啊,我看见它了,萤火虫……他从来没这样快乐过。”“盲孩子望着他的影子惊喜地叫起来:‘啊!我的影子,是你吗?我好像看见你了!真的,我看见你了!’”“他看见了周围的一切!”只有等到风停了,雨停了,太阳出来的时候,影子才会赶来吧?PPT出示,指导学生朗读:(1)谁跟我玩儿呢?(读出失落孤独的感觉)(2)他多么希望看见这只会发光的萤火虫啊!(3)“啊,我看见它了,萤火虫,小小的萤火虫!它像一盏小小的灯。”盲孩子几乎是在大声喊叫着,他从来没这样快乐过。(得到光明后惊喜兴奋的内心,“从来没有”读重音,读出那种渴盼已经,光明终于到来的惊喜之情。)(4)只有等到风停了,雨停了,太阳出来的时候,影子才会赶来吧?(期盼光明与伙伴,变得乐观)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过渡:简单的几句话刻画出了盲孩子细腻的内心世界,就像作者金波说的:资料补充:这篇童话不是以情节取胜,而是以情感人,所以也被人称之为“抒情童话”。因此,我在叙述故事的方式上,比较侧重于内心的感受……——金波小结:也让我们感受到盲孩子内心是多么的渴望光明,期盼伙伴。因为有了影子的陪伴,盲孩子才由寂寞变得快乐了。板书:寂寞快乐四、品品意境……过渡:那你知道盲孩子在见到光明前后是用什么感官去感受世界的吗?预设:听觉和视觉。过渡:文中有许多描写声音和颜色的句子,同学们能试着找出来读读看吗?学生先找。1、声音美直接出示:从此,影子常常牵着盲孩子的手,带着他去牧场听牛儿哞哞地叫,羊儿咩咩地叫,还攀上山坡去采摘野花野果,走过小木桥去听潺潺的流水声。指名一学生朗读这段话,提问:这段话好在哪里?预设:这段话写了盲孩子听到的各种动物的叫声,如“哞哞”、“咩咩”、“潺潺”。追问:但老师觉得这些词用得不好,不符合盲孩子静静的个性,有点太闹了,要不就改成:PPT出示:从此,影子常常牵着盲孩子的手,带着他去牧场听牛儿轻柔地叫,羊儿欢快地叫,还攀上山坡去采摘野花野果,走过小木桥去听悦耳的流水声。你觉得怎么样?引导学生先讲,教师再小结:不好,改后的词语都是些形容词。原句不但在词性上运用了拟声词,形象地描绘了这些动物的情态;而且形式上用了叠词,符合孩子活泼的个性,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学生齐读这段话,要求模仿动物的叫声来读,可以读得稍微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