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形势下基层信访工作的几点思考(精)当前信访工作形势分析及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纵深推进,群众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不稳定因素和群体性矛盾隐患不断增多,特别是越级上访、群访、闹访、缠访等非正常上访现象时有发生,信访形势十分严峻。一、当前基层信访工作形势当前,我县正处于改革发展关键时期,也是各类矛盾的凸显期,更是群众信访的多发期。虽然各级党委、政府做了大量工作,但信访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群众集体上访数量持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组织化倾向增强,行为日趋激烈,处理难度不断加大。一是信访总量居高不下。1-3月份,县信访局共受理群众信访155批627人次。群众反映企业改制、征地拆迁、规划建设、社会保障、涉法涉诉、山林权属、涉军安臵引发的信访比例较大。二是集体访比例高。1-3月份,发生集体访34批424人次,占来总访批次的22%,占来访总人次的68%。三是越级上访、重复访、非正常上访愈演愈烈,稳控压力大。1-3月份共有21批191人次赴市以上上访。信访活动的组织性和对抗性明显增强,通过集资、串联、聚会等形式组织集体上访的现象不断增多,围堵、冲击党政机关,堵塞交通,威胁、侮辱工作人员等上访人违反《信访条例》的行为时有发生。择机上访更1加明显,一些上访人往往选择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或敏感时期,选择到北京、省市上访,以期造成声势和重大影响,引起上级机关和领导重视,达到自己的目的。信访唯上心理加剧,越来越多的上访人不找信访部门或职能部门,而直接找领导上访,要有领导的承诺心里才踏实;一些上访者动辄赴省进京越级上访,认为只要上级部门和高级别的领导过问就能解决问题。缠访现象增多,一些上访老户有上访成瘾心理现象,信访问题处理到位后仍然缠访不断。四是信访问题的复杂性日益突出,调处难度大。在处理信第1页共4页访问题中,遗留下来的一些体制性和政策性的问题,一定时间内彻底解决的难度很大。如企业改制问题,情况比较复杂,加之时间跨度很长,经办人员变故多,档案资料不齐,政策演变等原因,处理起来难度很大。二、当前信访形势的成因分析一是群众信访观念存在误区。群众信“访”不信“法”现象严重,涉法涉诉案不走司法程序,而选择信访途径谋求问题的解决。信“上”不信“下”现象突出,认为官大好办事,一些尚未在本地反映的问题,采取直接越级进京、省、市上访寻求问题的解决,造成越级上访的高发。“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的思想作怪。在群众潜意识中,个访不如集体访解决得快,正常访不如闹访解决得好,小闹不如大闹解决得多等错误观念。也有少数上访人提出一些超出法律和政策以外的过分要求,当这些要求不能满足时,就不断上访,打“持久战”;少数人受利益驱动,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千方百计制造事端,组织策划群众上访,煽动群众闹事,以便自己从中获利。二是部分干部作风不实导致问题积累。工作不细、作风不实是造成上访量增加的重要因素。由于某些部门、某些干部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存在问题,极易造成干群隔阂,失去群众信任,激化矛盾。有的干部不依法行政、不按政策办事,方法简单、作风粗暴,致使群众怨忿;个别干部不体会上访群众的心态,听到有群众上访,不是主动接触,而是怕麻烦,绕道走,不搭理,致使矛盾和问题积累发酵,酿成群体性上访;有的干部对群众越级上访采取简单的“拦、堵、卡、截”方法,没有真正把功夫下在解决问题上,导致重复越级上访现象越来越多。三是信访机制存在缺陷。目前我国法制不健全,“人治”色彩还比较浓,群众认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的成本高、时第2页共4页间长,通过信访渠道更有效,加上信访机制不完善,形成了一些不良的信访导向。目前,不管上访人有理无理、正常上访还是非正常上访,只要发生集体上访、越级上访,信访考核就要扣分,下级政府或部门就要接人。在这种机制下,一些上访人动辄以赴省进京上访为要挟,向当地政府施压,造成当地政府工作十分被动,有时甚至是苦不堪言。在领导批示、信访考核、接访成本等巨大压力下,对一些“缠访”、“闹访”行为往往是无可奈何而以“花钱买平安”等方式息事...